2021/05/04
記者
綜合報導

平安回家路 花東人返鄉美麗與哀愁

台鐵408太魯閣號列車4月2日撞工程車,奪走49條寶貴性命及200多人受傷慘劇,造成數十個家庭破碎,是台鐵56年來最重的交通事故。而出事的這一天正好是旅居北部的花東民眾回祖居地掃墓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場車禍造成了親人永別,令人不捨!而花東兩縣位處台灣東邊,要回家必須越過中央山脈,花東民眾搭乘的交通工具,除了飛機、開車就是搭火車,如果以成本來看,火車是既經濟又方便的交通工具,然而,每一次的災難發生後,衍生地家屬及創傷者心理治療漫長路,陪伴才要開始,交通安全總是被提及、被討論,花東人何時才會擁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災難讓人心痛,陰影伴隨著傷者和家屬許久,台鐵408列車撞車災難,奪走了49條生命217人受傷,美滿家庭因此瞬間破碎,這樣的憾事卻一再發生。

這次火車事故死亡的49人當中,7位是族人,其中住在Makutaay部落的張信盛一家最嚴重,奪走3人寶貴生命,另卓溪鄉清水部落年僅26歲的柯俊傑,原本是家中的生活支柱,也不幸罹難,他的逝去,家裡生計受影響,父親因傷心就醫。

(408火事故亡者柯俊傑姐姐 柯菀婷 Bunun:
qaqa na patay ay
一個疏忽就害了多少家庭心碎,你知道嗎,所以不只我們,其他的家屬一樣,其他的家庭也都都一樣,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這樣子,傷心也是傷心。)

過去10年來,台灣經歷了復興航空空難,高雄氣爆,台南大地震,花蓮大地震,南方澳大橋坍塌,還有普悠瑪號,太魯閣號撞車慘劇,到現在大家都還記憶猶新,清明節連續假日,原本也是花東民眾返家,和家人團聚的時刻,一場車禍造成多數家庭破碎,花東何時,才會擁有一條回家安全的路。

住在花蓮玉里鎮Makutaay部落的張家,一家四口在這次火車撞車事故中,共奪走3條人命,媽媽惠美受傷幸運活下來,她回憶當時情形。

(408列車倖存族人 鍾惠美 Amis:
mai naquni ta huysian ay Raqit
大概9點多吧,快到新城時候,這個火車就叭一聲,火車是很少在按喇叭的,不是嗎?叭一聲,然後我想說它怎麼會按喇叭,對,因為上一次意外,讓我印象深刻對,我就挺直了我的腰,然後手上拿著手機對,看是什麼事情,一直從窗裡看 然後叭了一聲之後,大概10幾分鐘之後,又叭叭叭,它叭第一聲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在減速,是衝得更快,然後10幾秒之後,它就叭..叭…叭的,很急促這樣子,然後就砰了一聲,碰了這個樣子,那車子還好沒有怎樣,稍微晃動一下,然後再過1、2秒吧,嗵…整個車子暗了起來,然後車子削了一半,剛好到我前面對暗了。)

事情來太突然,本身也受傷的惠美心想著,出事了,當下心裡就是想著趕緊找親人,但整個車廂全黑。

(408列車倖存族人 鍾惠美 阿美族:
mai naquni ta huysian ay Raqit
隧道裡面完全看不到,我低頭一看,有一支手機在地上,我自己的手機不知道在哪裡,本來是拿在手上,然後我就把別人的手機撿起來,那因為有設密碼,我沒辦法開那個這個電燈手電筒,然後我就按著手機,微弱的燈光對面照了一下,那場面跟地獄一樣。
每一個都躺在那邊,動也不動,要不然就是呻吟聲,很可怕。)

帶著傷在被撞損的車廂尋找家人不易,有人尖叫著,甚至喊著腿斷了,火車呈傾斜狀,置物櫃幾乎都往她的這一邊掉下來,她陸續發現兒子、丈夫,最後找到女兒,但被鐵板插住腿,失血過多而死,讓惠美心裡瞬間崩潰。

(408列車倖存族人 鍾惠美 阿美族
mai naquni ta huysian ay Raqit
我看到我兒子,上半身在上面,下半身在下面,整個被東西壓在底下,我先生整個沒被壓到、平躺,整個頭都變形了,再來我找我女兒,我在那邊大喊說妳在哪裡,恩昀妳在哪裡,就在我先生腳底下,有一個微弱的聲音(我在這裡)。)

張家一家四口,在4月2日早上,因為搭不到第一班列車回花蓮,而改搭下班408列車的站票,他們都擠在第8車廂,這次搭載的民眾,大多是旅居在外的花東民眾,大部分也是年輕的孩子,張家原本是回玉里老家和全家人團聚,卻搭上了死亡列車。

2021年的4月9日上午8點多,玉里鎮Makutaay部落張家,為往生的3位親人舉辦了追思禮拜,牧師退休的張武忠和師母,靜靜的在兒子孫子的靈堂旁坐著,白髮送黑髮景象讓人不捨,這一天,從外參加追思禮拜的親友很多,其中,同是玉里鎮人隔壁部落的總統副發言人Kolas,和原民會主委夷將也前來送最後一程。

(總統府副發言人 Kolas Yotaka Amis:
pasikawman
我身為一個女性,我想來安慰她,她需要支持,我也希望她可以堅強。)

(原民會主委 夷將‧拔路兒 Amis:
Raya ta
惠美呢我們同一個部落,那也是從小跟她一起長大,我特別心痛的地方是,她的小孩正值青春年華,在念大學的時候,突然之間她的2個小孩,就要離開她,先生也跟小孩離開她,相信鍾惠美還有她所有的家人,那種悲傷比任何罹難裡面的,是無與倫比,她一定是傷心難過的。)

總統府副發言人Kolas表示,鐵路確實是花東民眾,搭乘的重要的交通工具,經過幾次的災難,不能因為幾次的車禍事故,民眾從此不搭火車,而是國家如何讓民眾能安心地回家。

(總統府副發言人 Kolas Yotaka 阿美族:
pasikawman
這對東部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壓力,總統其實第一時間也已經指示,我們必須要改革。)

原住民最高的主管機關原民會,也在事故發生後立即建立協助家屬善後事宜。

(原民會主委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Raya ta
未來原民會針對原住民族,這些罹難者按照我們的資料,總共有7位的罹難者在我們當中,還有28位傷者有的還在住院,這個部分我們原民會跟衛福部,也會持續的用一戶一社工,也就是不管是哀家,或者是傷家,以及傷者,我們都會搭配我們的社工人員,持續來關心他們後續的創傷的陪伴。)

花東兩縣位處台灣東邊,要回家必須越過中央山脈,花東民眾搭乘的交通工具,除了飛機、開車就是火車,如果以成本來看,顯然火車是既經濟又方便的交通工具,每一次的遇上連續假期,火車就成了重要的輸運系統。

這些年花東兩地移居北部西部的民眾,有增加的趨勢,以花東定居西部的原住民人口數總和來看,旅居外縣市的族人已和花東在地人口數不相上下,也因為西部往返頻繁,以致大家對一條安全的路是如此的渴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又能給民眾什麼樣的交通光景?

(總統府副發言人 Kolas Yotaka 阿美族:
pasikawman
我自己內心也很強烈地呼籲,東部人的命也是命,我們一定要改革,才對得起東不的人的命,我們其實有權利走一條,可以回家的路,所以我們還是很期待,雖然台鐵的問題真的是,過去70年來有太多太多的好問題,在過去的政府沒有解決的,我們很希望我們接下來,可以勇敢地承擔,然後也讓東部人,可以看見改變,而且不用害怕回家。)

張家2個年輕孩子恩翔、恩昀兄妹,目前一起就讀於國立體育大學,陸上運動技術學系,哥哥原本考上東華大學,因為愛上體育選擇和妹妹同校,同時在同一班,因為訓練住學校宿舍,恩昀和學姊珮珍同寢室,朝夕相處而成了閨蜜,恩昀突然消失,佩珍很不捨,難過無法受訪,僅透過IG分享對恩昀的懷念。

我在宿舍跟她一間寢室,一天24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一起的。晚上關燈睡覺前,我們也會聊聊今天發生了什麼難過好笑的事。我們彼此有喜、怒、哀樂時會一起分享,一起笑一起哭,也會一起出去玩。我也真的把她當成自己的妹妹般照顧,且照顧得很好!她曾經跟我說過:她都會陪著我!如今事情已發生,我知道她其實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在我身邊,陪伴在媽媽身邊,然後保護著我們的!

恩昀專攻短跑,也是國家有意栽培的對象,在同學眼中是開朗的女生,在學長、學弟面前是肯拚,不怕吃苦的運動員。

(恩昀學弟 林彼得 阿美族:
suani ay pataqsian
得到這消息的時候,心情非常沉重,確定離開之後,很難過,在練習上,沒有她很不習慣。)

一張張合照照片,大家紛紛在照片上的留言,表達了對恩昀和恩慈的不捨和懷念,佩珍在IG的留言,字裡行間表達著對恩昀的不捨。

(我想對妳說:妳真的是一位很善良很溫暖很可愛的一個人,我會把妳放在我的回憶裡,我會好起來,讓妳看見更好的我,妳放心!)

這幾天,可以說是張媽媽惠美最難熬的日子,到了夜裡總是睡不著,這是典型的創傷候群症狀,台東基督教醫院身心科醫師林泰穎說,家屬甚至救難者都會面對的狀況,親人要有長期陪伴的心裡準備。

(台東基督教醫院身心科醫師 林泰穎:
ising
不知不覺就回想起那個難過的一些場景,或者是會出現一些生理性的症狀,譬如說會過度的警覺、失眠、焦慮的症狀,甚至會出現像是憂鬱症的症狀,當出現這些症狀,然後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就是一個壓力症候群,當這個症狀出現的時候,其實家屬可以做的事情,其實是適度的,適度的關懷陪伴跟支持,不需要過度的去討論這件事情,發現他的情緒行為,發生有點問題,工作上面不穩定,請他來醫療機構去請求協助。)

惠美忍著傷痛,也展現了她堅強的一面,禮拜這一天來了很多人,關心她、安慰她,來自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的同事,也特地參加追思禮拜,撫慰惠美心靈。

張信盛是三兄弟的老大,長居北部目前也在銘傳大學服務,認真上進的他,目前也在攻讀博士,大弟信明說,大哥信盛是一個沒有脾氣的人。

(張信盛胞弟 張信明 阿美族:
suani na patay ay
他從碩士然後博士,他是用進修的方式,邊工作邊進修,大哥是性情中人,他不太會生氣,碰到任何事情,他都自己願意吞下來,也不會讓我們煩惱。)

從火車事故的調查初步認為,明顯人為疏失所造成,每一次的災難發生,幾乎都讓人有著深刻的感受,有人幸運地活下來,也有人不幸地離開人間,張家一家三口不幸離開世間,希望給予大家 國家,甚至台鐵更多的反省,如何給予花東民眾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災後的心靈治療,更是一條漫長的路,更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