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排隊人龍,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印度新德里地鐵站外。但其實3個月前,印度才襲來致命的第二波疫情,單日確診數暴增15萬人,成為當時全球疫情排名中,最嚴重的國家。
(重症專家 薩斯瓦提‧辛哈:
你到醫院看到的完全是一片混亂,病人的氧飽和度下降,病人接入呼吸機,年輕醫生這時呼叫你,去加護病房完全...)
不只醫療體系面臨崩潰,氧氣物資嚴重短缺,連火葬場也難以應付倍增的死者遺體。因此印度政府立即宣布全國封鎖,停止經濟活動,直到5月底,確診病例逐漸下滑,各地政府紛紛決定,有限度解除封鎖措施。
(民眾 Harsh Rawat:
出門感覺很好,我們在家裡待了很長時間,很安全,現在我們放心地走出去。)
不只賣場、店家重新開張,交通運輸工具也恢復行駛,但印度傳染性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株,威脅不減,導致每日染疫人數最低也有上萬人。那為何急著解封?
就是因為去年封鎖期間,製造業與出口業大幅下降,造成印度上億人丟了工作,今年失業景況,因著疫情雪上加霜,加劇失業情況,也讓不少印度官員坦承,抗疫手段須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否則人民即使擋得住病毒,仍有機會死於飢餓。
(民眾 Nidhi:
如果我們的行為符合防疫要求,疫情或許不會惡化,第二波疫情目前得到控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如果我們太粗心,情況可能會很糟糕。)
對於全球而言,這場抗疫延長賽中,經濟衝擊壓力,已不亞於病毒威脅。如何穩住疫情,復甦經濟?都是各國當前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