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記者
Husung Nahaisulan(曾世偉) / Batu(戴亞盛) 桃園復興

小米播種時節 觀光導覽協會辦文化課程

當櫻樹開花時,也是播種小米的最佳時節,今天(16)桃園復興區觀光導覽協會,舉辦種植小米文化課程,邀請羅浮地區的國小師生參與,並由當地耆老進行Sm'atu播種祭的傳統儀式。

種植小米後,耆老們先是將山肉、糯米埋在土壤裡,最後再把酒撒在土地上,這是泰雅族Sm'atu播種祭的傳統儀式,為的就是要向造物者祈求農作物豐收。結束農業祭事後,在師長的帶領下,孩童順利完成種植工作。

(耆老 Batu Watan 泰雅族:
在還沒有種下所謂農作的時候,一定要做這個播種祭(儀),我們要帶小朋友,就是怎麼樣去播種這個小米,已經七八十年已經失傳了,我們懂得這樣的文化,我們把這個傳承給孩子)

(學生 Sayun Wilang 泰雅族:
老師會邊教邊說這樣子,然後我們也會體驗一下種小米,我們在學校也有種,大家都一起種,應該成功率滿高的)

來自復興區溪口台部落耆老Batu Watan表示,當櫻樹開花時,是播種小米最佳時節,近年來,桃園復興羅浮地區,都會進行小米復育計畫,受到不少族人支持,甚至提供私人土地無償使用。而小米復耕成果,也讓年長部落族人主動參與,重拾年小時候,種小米的片斷文化記憶。

(參與部落婦女 林英美 泰雅族:
泰雅族以前就是這樣燒墾,這一片就是先種小米,因為這是主食(多久沒有種小米了)在印象中我已經三四十年了吧,我很高興說大家,開始又復育起來,希望繼續下去)

(復興區觀光導覽協會專案管理人 Ciwas(林沛緹) 泰雅族:
剛好有文化部的補助,把小米(播種祭)一樣不要斷掉,這個文化的傳承,繼續在這一片,族人願意提供土地上,繼續種植)

復興區觀光導覽協會表示,後續會由族人照料這三塊小米田,今年由於疫情關係,不開放給遊客參加。但為了銷售小米農作物,也特別與小農文創合作,未來小米成熟後將全面收購,並研發特色產品,像是水蜜桃酒,來提升小米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