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記者
palang paljaljuman 屏東瑪家

培育泰雅傳統竹構建築人才 教育結合實務傳技藝

保留、傳承文化,原民會委託明新科技大學辦理《泰雅族傳統竹構建築修復人才培育計畫》,選定四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結合在地耆老及青年,投入傳統建築文化技藝培育工作。

來自新竹、苗栗、台中四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教職員及部落耆老、青年,來到屏東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進行《泰雅族傳統竹構建築修復人才培育計畫》研習,傳統建築在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期待藉由學校導入傳統文化技藝,讓這項文化得以保留、傳承。

(原民會教文處文化科科長 謝明倫 阿美族:
不管是有形文化資產或者是無形文化資產,我們都有在構思怎麼樣來去發揮最大的效能,來去保存、維護跟推廣。)

(明新科大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處處長 Tiwas Tara(林杏) 賽夏族:
不外乎是要透過民族教育的部分,結合在這個實務的場域的工作上,能夠透過國小的機制,從小然後去培育,包含鏈結在地的耆老們的智慧。)

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現有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等竹構建築,因地理環境、海拔高度、建材取得,結構造型都有所不同,參與學員也收獲不少。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國民小學校長 Masaw Pusan 泰雅族:
有跟我小時候所居住的這個傳統家屋非常類似,看看能不能復振,讓我們部落,讓我們學校都有這個傳統建築的一個形態出現,讓我們的泰雅族的小孩子,後代子孫了解我們的祖先。)

(參與研習青年 Tlaw Payan 泰雅族:
學校有這個計畫要培育一些年輕人,然後校長就指名要我來,然後找一些部落的頭目跟耆老,校長可能覺得說我也是學木工這塊,也有接觸到一些建築,所以校長才會(指名我)也是來這裡學習。)

這次研習內容包含傳統建築美學、文化連結、技術工法以及未來永續發展,期待成為現代仍能使用的低碳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