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的一開始,要帶您關注烏俄兩國的戰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滿三個月,對於俄羅斯的行為,不少的國家是不約而同的祭出出口的禁令、以及金融的制裁。而就在上一周,俄羅斯總統普丁運用了能源優勢來進行反制,下令對歐盟、美國、新加坡等等、總共31家的能源公司採取制裁措施。可想而知的,這副策略牌一打出,在各個國家的工業、經濟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滿三個月,除了外交協調折衝和援助烏克蘭,許多國家也紛紛祭出出口禁令、金融制裁。不過,就在5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丁運用能源優勢,下令對歐盟、美國、新加坡共31家能源公司採取制裁措施,禁止俄羅斯任何實體與這些公司交易,甚至不能按照現行合約履行義務。
(克林姆林宮發言人 Dmitry Peskov
制裁禁令已經發布,所以不能再跟這些公司有任何瓜葛,他們就是被禁止了,這些公司不可再參與能源供給,會有其他公司取而代之。)
禁令對象包括俄羅斯輸往歐洲的Yamal天然氣管線波蘭段公司,以及曾為俄羅斯天然氣巨擘的Gazprom在德國的子公司Gazprom Germania,禁令中也明文禁止出口產品和原物料到與這些公司相關的國家。
(德國總理 Olaf Scholz
我們會有辦法在秋天前,斷絕(來自俄羅斯的)煤炭,這是件大事,我不斷在和許多公司商議,這件事不簡單,但是可以做到的。)
5月13日,德國總理公開表示,已找到部分替代進口來源,預計在秋天前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年底前切斷原油依賴。
(德國總理 Olaf Scholz
我們也相信原油的部分也可以做得到,雖然在德國東部會特別困難,因為那裡的煉油廠,建置有連接到俄羅斯的輸油管。)
不過,德國化工、製造業以及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皆長年依賴便宜的俄羅斯天然氣,即便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加速推動再生能源,能源政策的調整,也勢必會對工業、經濟造成影響,如何能創造自由的能源,成為德國和許多高度仰賴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國家,目前的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