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打工詐騙看準青年求職困境,成功吸引不少國人上當,尤其原鄉地區的比例相當高。今天揪出海外打工詐騙原凶系列報導,帶您檢視原鄉產業的結構。過去政府不斷扶植原鄉產業,甚至創業,也在疫情投注許多紓困措施。但一樣是因為疫情,原鄉觀光、農產大受衝擊,幾乎成為一灘死水。產業長期黯淡、青年出走,各界將矛頭指向這就是海外打工詐騙猖獗的原因。而究竟事件過後,原鄉產業該如何調整,尋找新方針?透過報導一起來找出方向。
今年四、五、六月疫情肆虐全台,台灣每日本土確診數以萬人起跳,衝擊各行各業,間接影響國內就業人口,各界質疑這就是使國人遠赴海外打工而受騙的最大元兇。
原鄉產業也在這波受到衝擊,今年五月花東旅宿訂房率掉剩兩成,花蓮著名的東大門夜市,店家業績也少了九成。嘉義阿里山、南投日月潭昔日人潮也因疫情,榮景不再。
(原住民教育經濟協會祕書長 馬燕萍 太魯閣族:
當這些(部落)產品,沒有大量觀光客進到部落,直接做購買的時候,那這些產品進到都會做行銷,相對這些行銷機會又少了很多,當然疫情下有疫情下的產業經營方式,那族人是否在這麼短的時間,去做這樣的應變 )
還在建構中的原鄉產業,真的不堪一擊嗎?從這麼多青年在海外求職受騙的事件回頭思考,立委伍麗華除了提到原住民就業服務中心的構想之外,永續共享的概念存在原住民族觀念中,原鄉產業該如何發揮。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 (伍麗華) 魯凱族:
我比較感慨的是說,過去我們在面對這些法令,像森林法 水保法等等 動保法,它其實是斷裂我們跟土地的關係,今天我們慢慢希望,能夠讓這些法令開始鬆綁,那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去接的就是,接住的就是我們怎麼樣,吸引我們的年輕人能夠回到山林,成為那個人力 )
但原鄉產業要達到永續,不能單單只靠把人帶回部落。馬燕萍表示,近年都會的青年族人,從事原民產業的意願逐漸升高,都市行銷管道的窗口,要怎麼對接原鄉產業,是在這波疫情及詐騙事件後,可以好好思考的方向。
(原住民教育經濟協會祕書長 馬燕萍 太魯閣族:
這兩三年看到的都會族人,能力是逐漸在培養跟增加的,部落有非常好的產品,其實產業也逐漸在做改變,除了必須把人帶進部落裡面,做實際消費之外,很多產品都需要到,都會的市場來做行銷 )
原鄉都會對接的工程,看似充滿挑戰,但有了穩定的串聯架構,部落、都市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未來面對環境衝擊,原民產業也就有了新的發展及應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