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kai ku subulrubulru kay lu tuniwku kay Ngudradrekai
早期魯凱族人幾乎每家都有嬰兒籃(niwku),製作過程及編織法相當複雜,但是透過長輩的智慧,將這技藝流傳到現在。將採集好、挑選過的竹子一一剝開,在將所需的竹片刮除竹片內部,刮成所需的厚度。在整理竹子時,也要把竹子的節去掉。過去使用的器皿很多都是用竹子編織的,所以ina都自己動手編織製作。製作時必須要有耐心,免得會因為不注意而makurumu。
從繁複的製作過程與堅固且細密的編織技巧,ina心中裝載著期盼子孫能平安誕生。現代父母親已少數人使用手工編織嬰兒籃,為了讓技藝保存,ina更是期待後代子孫能接續傳承這傳統工藝。
niwku 搖籃
bathebathe 剝開竹子
darepe 編織
makurumu 向內捲起來(生樹皮或獸皮衣晒太陽就會捲起來)
(Kingdalruane部落 Lrapesai(武劉英花) Rukai:
依搖籃大小決定材料的運用,剝開竹子,要注意你要的尺寸大小,從自己喜歡的 如果做細的,也可以,拿好的 壞的就拿掉,竹子的結 不可以使用,一定要拿掉會斷掉,過去的長輩都拿剛好的,若剝好竹子,我們會算搖籃的尺寸大小,若搖籃較大 就多一點,較小 就少一點,很珍惜,因為從很遠的地方,且很辛苦的採,採的人很辛苦,所以我們會很珍惜,我做的時候我已經結婚了,我沒有練習,我看著我的媽媽做 ,
我就做﹐老人家過世了我才做的,我們家是清寒誰會幫我們做,我有心要做,我們若不做 ,那我們要使用什麼呢,我做了 或許就會使用,希望有傳統的技藝與成品,讓民眾看見,這是我的想法。)
(Kingdalruane部落 Lrapesai(武劉英花) Rukai:
編織完搖籃雛形 ,才放sauvalray,這個是我們要看的,這是對齊的地方,若在此交會,會向內捲起,就不會直 ,這個地方就是,竹片正反,在放sauvalray時候,若覺得高度差不多,就反過來,會期待下一代的到來,希望工作能順利,讓我們所期待的,能成真,也希望後代子孫傳承這傳統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