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1
記者
Iku Lo'oh(張治平)/ Kawa (施俊銘) 台北市

"pupuzu火" 台科大原資中心辦鄒族成果展

tuyafa ta Taiko'consin 'e ihin'i hioa ci pupuzu

它比較低 那它是拿來做合音的部分,右邊的話是可以按這個地方,每個聲音都會有個音階。)

台科大學生利用科技專業,結合傳統鼻笛,以紅外線光感觸碰方式,再透過程式模擬出鼻笛發出的音樂,並設計成暗房,讓使用者以沉浸式感受,體驗鼻笛發出聲音的傳遞跟震動。這是台科大原資中心鄒族成果展。不只有靜態展覽、原民周擺攤、風笛工坊、樂舞演出,還特地前往阿里山達邦部落與特富野部落,踏查部落傳統生活文化。

(台科大學生 Takanaw(凌睿瀚) Paiwan:
這也是給我一個反思 就是說,排灣族結婚都很誇張,重點是它後面,都會有一個大會舞的環節,現在因為方便 都變成有個駐台歌手,或是音樂老師 電子琴這樣子在配唱,下面就是一直走8步這樣,我就覺得很可惜的是,我們自己也有我們自己的歌也會唱,。是不是可以把這種東西帶回來。)

其中身為鄒族的安媛玟,從小在都會長大,沒有參與過部落事務,也少有機會接觸鄒族文化,這次透過原資中心每年的部落學習活動,回阿里山尋根,才得以重新認識自己,也帶著同學一起認識鄒族。

(台科大學生 Atu'u Yasiyungu(安媛玟) Cou:
現在的年輕人是時候,應該要回去自己的部落,多少了解自己的文化,我覺得算是自己的責任嗎,因為你就剛好出生有這樣的血統,我覺得你有必要回去了解去認識。)

(台科大原資中心教師 潘沅宜 Amis:
其實我們這個計畫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說同學回部落之後,不只是回部落,同時他把他的看見帶回來校園裡面,結合他的傳統把他看見的東西,轉化的商品,希望這些商品能夠帶回到部落,帶動整個部落的經濟發展,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也希望能永續的發展。)

展場上還可看到建築系學生,利用古法仿制鄒族男子聚會所的模型,還有電機系學生打造的鼻笛音樂房,以理工為主的台科大,讓傳統不只是過去,而能結合科技走進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