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記者
法物嘞‧給尚 花蓮玉里

布農生活工藝成果聯展 喚醒記憶傳承技藝

花蓮縣文化局主辦的「布農族傳統技藝傳習計畫」,即日起到10月10號,在玉里鎮的「達娜文化分享空間」,舉辦藤編、苧麻、網袋成果聯展。

今年已邁入第三屆,從去年9月到今年7月的傳習計畫,也從藤編擴展到更多傳統技藝,

布農生活工藝藤編、苧麻、網袋成果聯展,分別展出布農族包含taniqumus藤編便當盒、tukban藤篩籃、男用狩獵網袋、sivazun女用側背網袋,以及苧麻種植與取纖班的纖維作品。

(工藝師 Vava Istasipal(余清山) 布農族:
kungise Vava Istasipal(余清山)    Bunun
以前是自己用,像這種的大的話,晒東西還是切那個山肉,這樣大的,大部分我們要用的是這個,再用那個,用篩的話要用這個小的。)

(苧麻授課師 Ibu Takisvilainan 布農族:
pasubana'ay Ibu Takisvilainan    Bunun
在過去族人的背心,就是habag也都是用苧麻去製作的,然後再來網袋,也都是苧麻去製作的,其實苧麻這個植物,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梳理被遺忘的布農生活工藝,花蓮縣文化局特別透過慢移生活工作室,執行"布農族傳統技藝傳習計畫",今年邁入第三屆,也從藤編擴展到其他物件,透過成果展,讓苧麻線把斷掉的技藝跟記憶,一步步紮實的銜接起來。

(計畫課程規劃執行 劉曼儀:
misabalucu'ay 劉曼儀
其實我們這一次的課程,這次的成果展就是把我們這五個器物,五項課程的所有學員的作品,一起集結在這邊然後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更認識,就是布農族傳統工藝,然後還有現在在部落裡面復振的狀況。)

過往的布農族部落社會裡,家中的器物跟衣服幾乎都是家庭成員分工製作,男編女織,不同的年齡會在生活中默默觀察與學習,直到掌握技術。後來因生活需求,漸漸形成每個部落幾乎都會有編織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也多來自周邊的植物,也因而與土地的互動關係都還很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