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記者
記者咪敏、Usay花蓮採訪報導

太中會宣教百週年 遇見姬望母語接棒再起

Gnrangan kari Utux Baraw kbkuy hngkawas plutut kari Truku

為慶祝太魯閣中會宣教100週年,族人身穿傳統服飾並且吟唱太魯閣族語詩歌,信仰之母遇見福音一世紀的時刻,姬望宣教太魯閣族母語將再現,甚至非原住民宣教夥伴也使用太魯閣語祝禱,現場充滿濃厚的傳統氛圍。

((姬望,你要去哪裡?)我要去參加太魯閣中會宣教100周年慶,就在清水部落那邊,(等等我,等等我,我也要去。)我們一起去吧。)

太魯閣族中會的宣教之路,至今從部落已拓展到都會區的新莊的台北太魯閣族教會,總共有36間教會,看到大家不分男女老幼,開心的穿上傳統服飾,其中不乏各族各國的宣教伙伴,現場齊聚人數,約有1200人共襄盛舉,喜悅氣氛佈滿整個會場。

在太魯閣中會宣教一百周年,感恩禮拜的現場,更有百人合唱用母語頌讚以及木琴口簧演奏,現場更是充滿了濃厚的傳統氛圍,為的就是紀念一生充滿傳奇生命 ,在1923前聽見了福音的姬望她是太魯閣族,抗日戰中的和平使者,因著戮力居中調停,為族人留下命脈,當年日據時期,她跟她的福音勇士,在福音受逼迫中,仍持續傳福音給,包括阿美族、布農族、泰雅族 、賽德克族、排灣族等,讓我們族人生活中有盼望,因此被譽為原住民信仰之母。

(太中會議長 Lituk Karaw(邱美珠 )太魯閣族
Gicyu pnrhulan Kiristu Truku 
Lituk Karaw(邱美珠 ) Truku
當天來參加百週年禮拜的人數,約有1200人參與的教會也非常多,有些是賀詞如美國南加州柑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會,還有來自韓國慶南中會牧者,太中與慶南中會成為宣教伙伴關係約有12年,我們雙方的關係非常好,這次也派人來訪參加太中活動,我們緬懷姬望阿嬤的宣教歷程,我們回想關她的宣教100年的事蹟,當時因為我們太魯閣也有信奉原有的傳統宗教信仰,她不會忘記Gaya,用上帝智慧的話語帶領族人信主,因為聖經是很好的一本書,裡面講述耶穌基督的故事,並說聖經的律法不會破壞,原有太魯閣族的傳統信仰,而聖經講的律法,更激發人心對生活的盼望,找到最好的自己與福分,族人就接受了福音後,也漸漸的傳開在部落裡。

(文蘭教會青年 挪洋‧彼嶺  Truku
Embbiyax pnrhulan Tmunan 
挪洋‧彼嶺  Truku
也不是活動,這是一個感恩的禮拜,很感謝神,在一百年前差遣祂的器皿,祂的Payi Ciwang女士,來到我們的部落,走訪各個部落來傳教,這次我們是擔任奏樂的項目,我們也練了很久,可以再一次地把我們的特色,把我們的舞蹈,把我們的文化更多更多的展現出來。)

(接下來,我們頒發感謝獎狀給我們退休牧師,我們實在是謝謝他們。)

在感恩禮拜的同時,太中會也特別表揚,牧會30年以上的牧長以及退休牧師,並頒發代表各教會熱心服事的長老,致贈忠心事奉主的感謝狀。

(太魯閣族中會總幹事 Labi Burung
Sukanji Pnrhulan Kiristu Truku 
Labi Burung Truku
平安
感謝神的慈愛,我想用族語的話來講,因這裡(手冊)已經有很多的中文,大家可以看,我懇切希望耆老們可以聽懂。)

(願上帝的慈愛,從今時只到永永遠遠,阿們!)

為了彰顯美好的母語,會場中祝禱的牧師是客家人,他同時也使用太魯閣語為大家祝禱,可見在太中會傳承母語,是太魯閣族關心的議題之一,大家獻唱母語詩歌,在紀念感恩百週年的系列時刻。

(花蓮見晴教會牧師Surang Tadaw 太魯閣族
Mtabug Pnrhulan Mihrasi Skangki
Surang Tadaw Truku
其實真正用愛,讓姬望改變信仰的是非原住民,像是國外來的宣教士,孫雅各、孫理蓮像這一群牧師部分,為我們太魯閣族付出很多愛心,像我們從姬望阿嬤、周玉葉Kumu Lowsing、高添旺Wilang Takuh這一群宣教牧長前輩,一直到現在正好一百年了,信仰之母遇見福音一世紀(100週年),而今想想神的恩典真的數算不完,我是如此感恩神恩典滿滿,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都使用華語溝通,其實沒有辦法深植人心,且也沒辦法感動太魯閣人心,如果我們使用自己的母語講道,用自己太魯閣語,或是扶植母語發展,不僅僅在自己教會,不管在學校或是家裡面,及至部落或任何地方,如果都能使用太魯閣語,母語一定會在重新活化,所謂的自我認同,我們也比較能找到自我的認同,這是我衷心的期望。)

(砂卡礑教會長老 Yaya Huwat 太魯閣族
Rudan empklawa Pnrhlan Skadang 
 Yaya Huwat  Truku
從姬望阿嬤的堅定信仰到現在,每當想起信仰之母姬望的時候,我都不禁掉下感動的眼淚,怎麼說呢,她跟宣教勇士去宣教的時候,不忘記活出太魯閣族的精神,也謹守我們生活規範而不逾越,傳福音時也就使用母語宣教,回到部落就將所習得的聖經,翻成母語來解經給太魯閣族人,這是我最打動我心的聲音,也非常的尊榮她(姬望阿嬤),是什麼樣的觀念框架了族語教會,寧願捨棄母語而使用外來的語言,這是我非常憂心孩子自我認同混淆的地方。)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 陳信良
Sukanji Pnrhulan Kiristu Ddrudan Teywan 
陳信良
我們太魯閣族中會,在花蓮這個地方,這是我們宣教的一個迦南美地,那既然在這個家迦南美地的當中,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在這裡的宣教,大家紀念以前前人的努力,秉持過去前人傳愛的精神,在以後的日子裡面,更要強化的,就是我們原住民有很好的族語,在族語裡面我們都要有分享,從部落到都市,或者是都市到部落,母語是我們的生命,也是我們原住民的根,在我們原住民的領域裡面,我們要記住姬望宣教的時候,就用自己認同這塊土地,用自己的語言來做宣教,上帝也祝福在她手中的工,我們這樣的期待在太魯閣中會裡面,弟兄姊妹在慶祝的過程當中,依然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語,甚至於走在世界的各個領域裡面,普世的領域裡面也是有我們的母語,讓我們的母語,在我們花蓮的地方,在台灣的地方繼續的發光。)

太魯閣族中會不忘十字架的定義,直的部分是與上帝連結,橫的部分就是要與人和好,因此社會關懷行動從不落人後,從尊重太魯閣族的正名權,甚至聲援台灣進入聯合國而遠赴國外。

(太中會議長 Lituk Karaw(邱美珠 )太魯閣族
Gicyu pnrhulan Kiristu Truku 
Lituk Karaw(邱美珠 ) Truku
太魯閣中會有了信仰愛與關懷的認知,也必須積極的參與社會議題,這才是真正神愛世人的精神,所以太魯閣中會社會關懷不缺席,我們也爭取將族語成為國家語言了,今後母語對話也不用羞於開口自卑見人,甚至於早期的反雛妓(人口販賣)運動,太中會與教會牧師們,希望社會不要販賣人口的事件,因為爭取孩子的生存權不能被剥奪了,也遏止販賣孩子,這是太中曾經關心的社會議題。)

(中會書記 拿難‧達道牧師 太魯閣族
Msaput matas  pnrhulan Kiristu Truku 
Nanang Tadaw Truku
我們的信仰源自於姬望阿嬤,因為他對我們部落有負擔,上帝的話語為的,就是讓我們生活有盼望,以前我們警覺到,我們的名字不是自己的名字,我以前名字姓涂,我在想我怎麼會姓涂,我去問了爸爸的兄弟姊妹,他們不姓涂而是姓胡,我想想,我們不就是糊塗世家了嗎?所以牧長們便開始興起還我原住民的名字,我們甚至到台北陳情抗議,抗爭之後就爭取到姓名權了,我也趕緊回復姓名,為了就是尊榮祖先以及找回宗族,不僅如此,我們土地都變成國家土地,政府說這是我的,這裡也是我的,為此我們也到台北抗爭,就是還我土地的運動,另外還有就是讓台灣跟國際接軌,我們也毅然爭取進入聯合國,當時我帶領很多人,第一次50幾人,第二次卻有200多人,直接到聯合國大廈爭取權益,亞洲水泥進部落開礦時,我們也帶頭抗議原民土地被侵占,甚至於國家公園進駐部落侵權,我們也主張正視族人居住正義,政府反而看重動物保護,把族人生存權益視如鴻毛,國家公園法重視動保而輕看了族人生存空間,太中會覺得對人權不公義,我們就齊聚太管處表達抗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太魯閣中會對社會的愛與關懷是責無旁貸的。)

(今天唱過的男女的百人合唱,到這個一百年就是在歡呼收割,宣教的收割的意思,(是你的創作嗎?對。))

而帶領太中百人詩班的周錦榮牧師表示,感念民國65年期間,便聲名遠播的太光合唱團美妙和聲,他們用音樂服事神,重新建構屬於太魯閣族的史觀,趁此百周年紀念時刻,重現不同聲部的和聲,將創作詩歌的合唱成為獻詩亮點。

(太中百人詩班指揮 周錦榮 太魯閣族 
Cyusi  kbkuy seejiq muyas 
周錦榮 Truku
我的期望是,因為很早的時候便開始創作歌曲,要把我們現在教會詩班愈來愈少,所以我就這樣辦。)

太魯閣族宣教一世紀這段歷史,族中老人津津樂道的Ciwang Iwal故事,還有更多很勵志的事蹟記史,或許大家可以親自造訪,建堂於1961年時期,近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與立霧溪口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姬望紀念教會,然而這間教會建築及岩洞,已然成為國內外人士不忘觀光打卡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