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記者

苗栗百壽文化復振 新世代推動族語生活化

'al'alak Somika: ka ka'alnoSaySiyat ray kin'i'iyaehan

在2009年賽夏族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瀕危語言,為了振興族語,政府是推動了一系列復振工作。從2012年開始原民會推動搶救原住民族瀕危語言計畫,在2017年更是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成立各族的語言推動組織,在各鄉鎮區公所設立原住民族語推廣人員等等各項措施來增加語言復振的力度。在2023年的冬至,我們來到苗栗縣獅潭百壽村,探訪文健站的交流活動,並從中了解在部落族語推動的情形。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族語是如何在部落中扎根、生根,並在新世代中繼續發芽結果的。

(記者 'away a ta:in(朱偲妤) 賽夏族
kiSiya'
'away a ta:in(朱偲妤) SaySiyat
現今賽夏族人口數不足萬人,會說族語的族人更是稀少,政府為了推動復振族語,是推出了各項族語復振工作,至今成效如何,今天來到了獅潭百壽村我們一起來看看。)

(苗栗縣政府文健站專案人員 Iwan.Yupas(詹婕) 泰雅族
苗栗縣政府文健站專案人員
Iwan.Yupas(詹婕) Atayal
我們文健站的話,就是在推動族語方面,第一個就是,有一點像是鼓勵的方式,就是鼓勵照服員去考到族語認證,那當然就是除了我們以外,其實也是中央就是在計畫上面,他們就是有特別寫到就是說,就是要要求照服員要考到族語認證,才會有加薪的一個,它是加薪的一個條件,然後再來就是,除了照服員自己要具備能力以外,還有就是他們在課程上,就是長者嘛,就是他們有可能會邀請族語老師,那也有可能是考到比較高階的照服員,他們自己去教長者,就是族語的部分,譬如像是書寫或者是讀的部分,成果就是我剛剛講的,就是長者他們就是學到了之後,他們有的就會想要挑戰自己,他們就會去考初級的(族語認證),或是中級的(族語認證),他們考完這些,他們甚至想說明年度就是再學,想要再去考個中高級(族語認證),然後像是很多文健站其實,他們在文健站的布置方面,也會特別有用到族語的相關的一些圖片。)

在2023年的冬至,兩個賽夏族部落文健站的長者相聚在一起,並用彼此最熟悉的族語話家常聯繫感情,在這個小小的活動中心裡,自然形成了最佳的族語環境,而除了文健站的族語復振機制之外,擁有最多賽夏族部落的苗栗縣,針對原住民族事務有了新的措施。

(苗栗縣議員 楊文昌 泰雅族
苗栗縣kama'a'iyalaeho:
楊文昌 Atayal
我們明(113)年度,我們原住民有兩個很大的期望,第一個就是原民處的升格,像今天(12/22)我們議會臨時會,特別審查了我們縣政府的組織編制,特別就是針對我們原民中心,要升格為原民處,第二個就是我們在都會區裡面,有非常多的原住民,差不多將近有一半以上的原住民,居住在我們都會區,所以謝謝我們原民會也補助我們,準備在已經核定了在頭份,要設置原住民的一個都會區的一個綜合服務中心,當然這個原民服務中心這個部分,我們特別我們希望說,都會區部分的一些長者,有一個很固定去的交流跟集會的地方,所以它裡面設置了我們文化健康站,還有家庭服務中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族語的推廣中心。)

期望新的政策措施能帶來不一樣的影響,而根據109年度建構族語能力調查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有76.4%的族人最常使用華語,其次有21.2%的族人的,第一常用語言為自己族語,而其中也發現100%的賽夏族人,以華語為第一常用語言,更顯示了賽夏族語的流失危機,面對這樣的狀況,族人心中還是不免擔憂。

(原民會賽夏族族群委員 Sayta'.Taimu(高美蓉) 賽夏族
原民會賽夏族族群委員
Sayta'.Taimu(高美蓉) SaySiyat
我就以我當族群委員,賽夏的族群委員開始,我的感覺我的看法,我們賽夏族是屬於少數族群,然後我們的語言,也是被列為瀕危語言的一個族群,那過去也會聽到一些族人,我下鄉的時候會聽到族人,他們會說我們的族語要怎麼去推動,然後我們的族語要怎麼去傳承,然後身為我們自己少數族群的,當我們去看多數族群的時候,他們的語言的保存,可能比我們好多了,因為他們是多數族群,(語言)環境也比我們好多,那有時候看到這樣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恐慌,我覺得我們的族人會有這樣,我的感受到他們覺得恐慌,怎麼辦我們的語言,其實我們的族人,其實有那種心說會慌,那我們的語言要怎麼傳承下去,我覺得這個都是我們賽夏族人,自己會有那種恐慌,但是這一年一年的這樣看到,每一次我們的族語認證,然後或者是說,原民會所辦的一些競賽,不管是族語或者是說,一些戲劇或者是歌謠的部分,那我們賽夏族過去我覺得很像,可能是很含蓄,還是覺得說沒有信心,很想去推我們自己的孩子去比賽,但是很像沒有信心,那我看見了這樣子的問題,然後一直到現在我覺得,這一兩年我看到我們的族群,他們有真的一直在努力,所以看到他們不管是去認證也好,或者是去一些歌謠(競賽),他們這樣子去朗讀演講去比賽的話,我們也看到我們賽夏族的孩子,也沒有缺席,反而是表現愈來愈好,所以這個也是讓我們覺得說,在原民會來講看到這樣的表現,覺得說很欣慰,那身為族群委員的我,我一直覺得說,我們賽夏族人口少,然後我們的環境,雖然我們五峰或者是南庄或者是獅潭,有一些都是住在我們部落裡面的,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們很多的年輕一代,我們的孩子都是在都會區,然後在都會區裡面我們也看到,也很多他們也是很努力在學習,學習這些族語,然後再來一個,我覺得肯定的就是說,我們在學習族語裡面,考試,我覺得我們不能放掉的就是說,我們的孩子也是需要回到部落裡面,特別是像都會區的,他們可能因為家庭因素或者是學習,因為在讀書嘛,所以在部落裡面的生活比較缺乏,可能只有一年,像paSta'ay或者是說祭典,或者是說過年過節才回到部落,那對他們學習族語來講的話,就比較缺乏。)

部落是最好的族語環境,這次部落文健站的交流活動,就是最好的族語學習教室,而其中有一個特別年輕的身影,說著一口流利的賽夏族語,帶領文健站的長輩們唱起古調。

(獅潭鄉賽夏語推人員 'itih a 'amoy(高郅程) 賽夏族
kamatomil'itol ka ka'alnoSaySiyat no Sawi'
'itih a 'amoy(高郅程) SaySiyat
現在我在做這個語推工作,所以我來到了獅潭鄉跟baki' yoSi' koko' wa:on 學習,我剛來的時候,我不是很認識獅潭的族人,後來遇到後,長輩問起了我的家人是誰,他們還認識我的家人,他們也不介意教我,我問了很多問題,他們也不會覺得囉唆,不會,他們都說沒關係一起來學習,有時候我問了他們不知道的問題,或是忘記了的事情,他們會自己幫忙去問,住在蓬萊的或東河的長輩,所以還好baki' yoSi' 與 koko' wa:on跟其他獅潭的長輩不會介意,什麼都會教我。)

(獅潭部落耆老 'itih a kalih(豆鼎發) 賽夏族
Say Sawi' tatini'
'itih a kalih(豆鼎發) SaySiyat
這樣我認為,你只有靠一個政府,希望政府補助我們多少來推動這個(語言),像'itih一樣,他(如果)就領薪水,沒有實際的到這邊來來這裡磨練自己,沒有來問,你沒有用力的努力的去問,你再怎麼樣會也沒有用,他('itih)是好在他很努力,不時就用電話啦,用電話來問,一來就問兩三個小時,很多我們沒有想到的事情,(找麻煩? )不是說找麻煩,我的想法是他,第一個觀念就是他肯學習,而且學習的話要投緣要有緣分,譬如說我教他,他愛理不理,我哪有心情去教他,你沒有認真的問,我感覺說這個很用心的人,我就會很認真的教他,不懂我也會問別人,然後告訴他是不是這個東西,所以他有他的心啦,我認為就拿我們這個獅潭,好在有'itih介入來到這裡客串,他本來是你們南庄的人,他來客串我們百壽,但是他很願意學,什麼東西他問他懂很多了啦,我感覺很欣慰。)

透過長輩的分享,我們瞭解到了25歲的'itih,能講一口流利的族語,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他那一顆願意學習的心。

('itih的媽媽 'amoy (高月娥) 賽夏族
'in 'itih a 'oya'
'amoy (高月娥) SaySiyat
我的想法是我很開心,感覺到就是有祖靈的照顧,就是被老人照顧的孩子,對很感謝,回部落,因為我們山上100年回去蓋房子,所以我們才又回去接觸部落,'itih才有機會跟老人家,這麼親近的接觸,他很喜歡老人家,他願意接觸,接近老人家,老人家也很願意,知道他想要的東西告訴他,所以他真的讓我們嚇一跳,突然之間怎麼,這個小孩那麼會講賽夏語了,以前都不會。)

(獅潭鄉賽夏語推人員 'itih a 'amoy(高郅程) 賽夏族
kamatomil'itol ka ka'alnoSaySiyat no Sawi'
'itih a 'amoy(高郅程) SaySiyat
我學習族語,以前小時候我完全不會講族語,然後是在國小國中才開始學,我在頭份出生,有時候會回去部落跟老人家聊天,可是我以前不會聽也不會說,完全不會賽夏語,到國小國中才開始學,跟著'ata' lalo'學習賽夏語,有時候學唱歌有時候學講族語,後來回到八卦力,在部落有了房子之後,才開始跟老人家學習,我常常去拜訪,去找老人家聊天,不管什麼都去到田裡問他們,我會去問他們在做什麼? 你從哪裡來? 你要去哪裡? 這個叫做什麼? 然後慢慢的,我一直問一直問,老人家也不介意我問, 不管什麼都會教我,漸漸的也會聽懂一些族語了, 不過我們跟老人家年齡差距很大, 他們過去的生活我們不曾體會, 所以也很難學到他們的知識, 不過能學到多少他們的知識, 也無從得知了,就是自己要認真努力, 想要學會多少就看自己多努力, 也沒辦法我以前住在都會區, 又沒有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真的是沒有機會聽到賽夏語,現在我很珍惜我的生活,能夠常常來到部落聽他們說族語,現在如果在路上碰到了,也都會講賽夏語。)

'itih是目前最年輕的語推人員,對於賽夏族語有極大的熱忱,自退伍後便回到部落,擔任語推人員,他也期望將族語的美好,分享給更年輕的族人。

(族語家庭家長 林文筑
ni korkoring 'oya'
林文筑
就是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本來就是他們要考族語(認證),然後因為學校只有在短時間,上一些些課程,然後我覺得可能不太夠,然後剛好就跟婆婆提到,剛好他們聚餐的時候,跟'itih有聊到,然後'itih剛好也有就是有這個計畫,說要有家庭式的,上課的課程這樣子,然後就是跟著就是可以,他就可以在我們家這樣上課,然後也有介紹給其他的,另外那個朋友也是賽夏族的,我印象很深就是,'itih會帶吉他來就是唱歌,我覺得很有趣,就覺得小朋友可以在那個環境,很快樂的可以唱歌邊學族語,然後或者是他用黏土,也把就是課程,如果教到動物的話,然後就帶黏土,然後請他們可以自己做動物,這樣子,就還滿特別的,很有趣,我很就是很其實很感謝他,能夠就是把這個族語一直延續下來,對因為其實很多現在真的很少,真的會去接觸或是去講這樣,那他能夠這樣子,都可以跟老人家對話,我覺得真的很厲害,雖然我聽不懂這樣,然後他教了我小孩,那我也很希望我小孩能夠跟他,就是跟他的爺爺,就是溝通這樣子,就是就像對話這樣子。)

透過族人們的分享,我們更認知到族語復振的相關工作,不僅僅是靠政府的推動,更是要靠族人自己實踐,讓族語活化在生活之中,族語是唯一可以攜帶的傳統領域,在哪裡說族語傳統領域就在那裡,年輕的'itih做為語推人員,勤奮的將族語推廣到各處,他也是最堅定的族語學習者,在相對缺乏語言環境的現今,他仍舊持續努力的,經營屬於自己的現代族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