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的筆記本上,寫下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人如何分配豬肉的細節,1961年,由當時的中研院長李亦園率領的田野調查團隊,歷經四年的採集,完成了"南澳的泰雅人"專刊,而從2月29號開始,是要透過展覽"翻閱記憶回顧展",呈現當時調查人員的田野筆記、影像紀錄,並結合中研院館藏的文物,營造出六十幾年前,南澳鄉族人的生活樣貌。
(這個是我!)
(調查團隊翻譯人員 江新財 泰雅族:
心情很高興,因為又回到六十幾年前,我當時是 大概十九歲,我從十七歲開始(參與調查),我們當初訪問就是 訪問老人家,這個六十幾歲以上的,幾乎 南澳鄉所有的老頭頭,我們問過了 我們都問過了。)
今年85歲的江新財也感概說到,當年一起協助翻譯族語的五人組,如今只剩下自己,期許後代能依循著前人的努力,將泰雅的精神傳承下去。
(南澳鄉長 李勝雄 泰雅族:
過去的傳承跟未來的創新,就一定要有一個基礎,那基礎就是文化的底蘊,那也就是說,過去的老人家的生活,這些的點點滴滴這樣。)
李勝雄坦言文化傳承的工作,任重道遠,但不能停止。而展覽從即日起展出至七月底,期盼對泰雅文化或南澳鄉歷史人文有興趣的民眾,能一同坐上這座耗時半年策展規劃的時光機,認識早期南澳泰雅族人的生活慣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