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ntatuluan tua kakudakudan a i 二峰圳 na gukusiu
環境部4月23日認證通過4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其中唯一位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屏東來義二峰圳,是日治時期建造的百年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來義鄉公所也將來義二峰圳納入文化教育廊道,規劃連結文化保存與自然環境的環教課程。
日治時期興建的二峰圳位在屏東來義鄉,結合生態地形的工程設計,百年來餵養沿線族人,成為當地共存共榮的象徵,為讓這樣的歷史文化脈絡及自然保育觀念得以傳承,公所向環境部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並在4月23日獲得認證通過。
(來義鄉環境教育講師 muakay 排灣族
sitjara semusu tua tatuluan ta semalingauljan
muakay Paiwan
他們(長輩)是如何從百年一直到現在是怎麼傳承,怎麼守護這個水圳,可以讓我們不管是我們自己下一代的人,或是我們外地的遊客,可以藉由我們這樣子的一個課程,可以知道更珍惜我們所處的一個環境。)
(來義鄉文化觀光產業課長 陳惠娟 排灣族
lailaingan nua 文化觀光 i tjaljakavus a sasusuan
陳惠娟 Paiwan
我們二峰圳的這個場域,我們設計有兩個主幹,一個就是自然生態的部分,這個部分就包含水利工程,第二個就是原民文化為我們的主幹,所以我們以二峰圳流域上游,就是喜樂(發發吾)部落,下游就是古樓部落。)
公所結合生態自然、排灣文化、水利實驗、遊戲與近水瑜伽等多元設計,規劃兼具文化保存與自然環境共存主題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並將二峰圳及其周邊規劃為來義二峰圳文化教育廊道。
(來義鄉長 莊景星 排灣族
penuvulung nua qeminaljanan i tjaljakavus a sasusuan
莊景星 Paiwan
包含我們崑崙坳古道,以及我們丹林吊橋,以及我們古樓彩繪堤防,以及我們古樓的五年祭場,這些周邊的環境都一併,將納入在這個環境教育場域裡面。)
通過認證後的前兩年,環境教育課程會以上游喜樂發發吾部落的自然生態與水圳文化為主,接下來就是下游古樓部落的排灣族文化,包含人神盟約祭、小米收穫祭、情柴文化等,這些都是來義鄉未來發展文化觀光旅遊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