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puljaljuyan(李耀維)/tjivuluwan(孫政賢) 宜蘭大同

松羅文健站藥用植物課程 找回原民傳統知識

宜蘭大同鄉的松羅文健站舉辦藥用植物課程,找回泰雅族傳統植物使用記憶,像是小米、馬告、刺蔥等等都是松羅長者,小時候曾使用的防蚊利器,透過文健站課程,不僅讓長者找回傳統記憶,照服員也感動地表示,現代已經有文字,可以將傳統知識記錄下來,未來也能夠延續傳承下去。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越來越多,宜蘭大同松羅文健站開設傳統藥用植物課程,認識住家附近的在地植物,有長者表示過去看過老人家使用,過了幾十個年頭,如今也找回泰雅族傳統防蚊藥草。

(松羅部落會議主席 Tana(葉儒亮) 泰雅族:
祖先他用河床的茵蔯蒿,把它曬半乾,就六分七分乾,把它捆起來一捲,捲起來,之後我們就從尾端開始燒,像燒蚊香那樣慢慢燒,它可以燒好幾個小時,那另外我們山邊有刺蔥,你把它搗一搗,塗一塗,就塗在身上,就有驅蚊防蚊的效果。)

像是常見的馬告,除了可以食用,葉子部分曬半乾之後,拿去焚燒,也能達到防蚊效果。運用在地植物,長者也開始創新研發新產品。

(松羅文健站志工 高淑珠 泰雅族:
這個是我們用在地的食材都不是用買的,這邊有長者在種,為了要推廣這個(左手香)要做這個產品,我們就自己去種,長者去種。)

(松羅文健站長者 Yabong(李林金葉) 泰雅族:
被蚊子咬、流汗、生痱子也可以擦,去拔草的時候,全部都去,也是很高興,大家聚在一起在做,很高興啊。)

活用部落空閒土地,種下具有防蚊功效的左手香,從栽種、鋤草、到後期榨油製作,長者每一步驟都不馬虎。

(松羅文健站照服員 Rimuy Losing(吳慧珍) 泰雅族:
從栽種、摘取然後到清潔,到他們的榨油、濾汁,然後到後面產生防蚊液、 萬用膏、手工皂等等的系列產品,這個過程都是長輩們親力親為。)

(松羅文健站志工 高淑珠 泰雅族:
一天一天都會來看,對不對,那心情會很快樂,因為它已經慢慢地長大,從沒有到有,那種心情不一樣,到收成那種感覺,好像很有成就感。)

遺忘多年的傳統知識,也在文健站重新萌芽,過去沒有文字的年代,靠著長者口述傳承,如今透過文字,照服員也接下傳承的棒子。

(松羅文健站照服員 林欣怡 泰雅族:
因為以前醫療也沒有那麼發達,長者智慧很厲害,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當藥材,以前沒有書面,所以口頭(轉述),所以有時候在講的時候,老人家有時候他們看到植物的時候他們會講原住民的話,講不出國語,,我們有這些耆老,我們可以汲取他們的智慧,然後再記載,然後再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松羅部落會議主席 Tana(葉儒亮) 泰雅族:
我們在書本上看不到的也學不來的,甚至於植物學家也都沒有說,它有什麼功能,他們(長輩)說得出來,一方面讓長輩們回想,一方面讓年輕的這一輩,有機會傳給更年輕的一代。)

耆老一一展示在地植物,喚起長者塵封已久的記憶,挖掘每一個植物的功用與歷史,而松羅部落泰雅族的傳統知識,也在創新過程,延續了傳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