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Batu Yumin(戴亞盛) 台北市

姓名條例修法回復族名"僅限1次" 民團籲檢討

近期在原住民族社群、掀起高度話題的、就是姓名條例草案、先前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這看似一大躍進的政策

 

似乎還著很多需要改進的漏洞,也因此,司改會今天是聯合了許多的原民團體,發布了聲明,當中是特別呼籲立法院,應該要再檢討檢討回復族名"僅限一次"的這項規定,其中就有個青年個案就出現了卡關的狀況,就算修法通過了,他也沒戰法單列族名,這姓名平權的議題,我們持續來追蹤。

 

姓名條例修正案14號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落實原住民族姓名平權,不過,翻開修改後的姓名條例第一條第二項規定,無論是以傳統姓名登記、或是從漢名回復傳統姓名、又或是從傳統姓氏回復成漢名,得以申請回復,但都只有一次的機會,但是相較第九條改名規定,包括公營事業同名的情況、或文字粗俗不雅,則有3次改名次數,司改會就指出,回復傳統姓名的規定,比改名來得更嚴苛。

 

(回復傳統姓名敗訴當事人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可以漢名回復傳統姓名,再從傳統姓名回復漢名 一次的機會,我把這個次數用完了之後,在現在即便修法的情況下,其實是沒有辦法去單列族名的,回復傳統姓名的次數 跟更名的次數,它其實在法律上其實是兩個不同的程序。)

 

(司改會研究助理 林承慶:
因為一次的(回復限制) 過去就有討論說,是否要廢除這樣的規定,那我們就希望說 在這次的修法過程,可以把一次的(限制) 可以放寬 或是取消,實際上的統計來看,原住民族回復傳統的比例 並沒有很高,甚至還有族人申請回復漢人的原有姓名。)

 

然而,在這一次修法,第九條也新增第七項規定,臺灣原住民族基於文化慣俗,得以申請改名、並以三次為限但文化慣俗的定義,由誰來定義、怎麼定義,也容易造成民眾與基層行政人員的混亂。

 

(回復傳統姓名敗訴當事人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以布農族來講 我們可能會在,成長的過程裡面遇到一些,譬如說家裡有事情 或者是身體不好,所以會有更名這件事情,那這個東西到底在法律程序上,是什麼東西的更名,它是法條上的更名次數的限制,還是其他的限制 它其實沒有這麼明確。)

 

(青年 Foday Ka'ti  阿美族:
人的身分還有觀念,可能會因為時間 來做改變,那他們可能會希望說,來回復姓名來表達這樣的變化,但是只能改一次,會讓這樣的自由會受到限制。)

 

不少青年是已經回復傳統姓名,有的單列、有的並列中文音譯,但行政系統的不友善,青年直呼不方便。

 

(青年 裘娃·伊斯巴里達夫 布農族:
在工作的時候 大部分都是在都會地區,那用傳統的姓名 有的時候,會在一些單位的機關系統上面,不方便去執行一些業務。)

 

然而,為了行政技術跟上姓名平權的腳步,這次修法也有3項附帶決議,要求內政部在未來的三個月,要更新戶役政的登錄系統,解決欄位不足的問題,落實真正的姓名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