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特輯,要帶你看到,台灣第一位取得奧運輕艇、競速門票的選手,賴冠傑。在去年的杭州亞運,用金牌證明自己實力後,更在今年四月,取得奧運資格。但其實賴冠傑一開始,是以短距離作訓練,而轉換到長距離的陣痛期,就超過三年,艱辛的訓練過程。
早上八點半,在宜蘭縣冬山河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即將代表台灣出戰巴黎奧運的輕艇競速選手賴冠傑,正在為一整天的訓練,做暖身。暖身結束後,準備訓練需要補充的電解質飲品,再到船倉提著10多公斤的輕艇,準備下水訓練。
賴冠傑奮力划槳,教練則是邊行駛動力船、邊用碼表紀錄,而岸上還有物理治療師錄下賴冠傑的運動表現,這都是每天最基本的訓練模式。雖然看似稀鬆平常,但其實賴冠傑從原本的200公尺短距離,轉戰到1000公尺,陣痛期就超過三年。
(奧運輕艇競速選手 賴冠傑 阿美族:
剛轉的一兩年,你的成績就是停滯不前,我們明明就是很努力的訓練了,然後發現,我跟台灣的第二名(成績)竟然差不多,的那時候 你會覺得,那我到底在幹麻,那時候就轉換(訓練內容) 就是,我們一定要有體能,體能要先顧好,然後再以 技術或者力量這樣子,那時候我們每天幾乎都要跑步,早上 五公里,下午有時候 衝五公里的那一種,要不是我轉一千公尺,要不然我這輩子不可能跑起來。)
(奧運輕艇教練 basuya(游志偉) 鄒族:
運動就是很現實,有跟沒有而已,我們的協助是一部分,那他自己肯自動自發,那是更重要的,因為那個效果不是說,我們做了就馬上看到,所以其實過程是很煎熬,因為你就 不知道 終點在哪裡,整個團隊都是低潮 所以需要溝通,真正到已經完全,感覺已經完全進入長距離的狀態,可能要 三 四年才有看到,近幾年才真的有突出的成績。)
體力、技術、柔軟度、熱適應等多樣的複合式訓練、想方設法調整菜單,就是為了比賽場上那一、兩秒突出的成績,而賴冠傑的成功轉換,教練游志偉坦言,是國際上少數的例子。
(奧運輕艇競速選手 賴冠傑 阿美族:
我覺得我的內心變得很平穩,以前200公尺這個距離,你會很急躁,但現在你就會覺得,1000公尺你需要很穩定的配速,要沉得住氣 最後你才有辦法逆轉,訓練 也是一種療癒,久了你就覺得,這個其實訓練很舒服,然後這些 痛苦,我覺得 我也能去 很享受。)
雖然享受著訓練的過程,但可以看到賴冠傑右邊的膝蓋膚色、膚況,跟左邊的截然不同,尤其是賴冠傑80幾公斤的體重,要單腳跪在寬度不到45公分的船上,半天最少進行一個小時的水上訓練,對身體肌肉與骨骼的負擔也相當大,而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的訓練,也容易造成脫水。
(物理治療師 李孝元:
只要在船上的一秒鐘也好,他可能全身的核心肌群,就得要 出力去幫助他維持平衡,然後他又要在這一個情況之下,去達到最快的速度,我第一次碰到他的時候,我說他 脖子有問題,他的神經被壓迫的蠻嚴重的,甚至是說 某些動作他會沒力,有時候光是看他,就覺得他的身體是歪歪的,因為他都是往同樣一個方向去做旋轉,最常受傷的部位,是在肩膀跟他的腰部 對,尤其是肱二頭肌肌腱的部分。)
為了維持選手身體的健康、促成選手的好表現,除了選手的自律、教練的帶領,再結合物理治療師以及營養師的專業外,各地善心人士與團體,以及政府的協助,種種背後的支持,讓賴冠傑從杭州奪下第一面金牌後,又在4月21號的亞洲區奧運資格賽,以4分鐘11秒577的成績,成為台灣第一位取得奧運輕艇競速參賽資格的選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賴冠傑也與交往多年的女友,在10號,登記結婚,晉升成為人夫,也為自己奧運的心靈狀態,做好準備。
(奧運輕艇競速選手 賴冠傑 阿美族:
我真的沒有想過,我(原本)也是想說,亞運 摸個牌就好,對自己有個交代,因為練了十幾年了,你摸個牌就好了,那個(亞運)金牌真的是超乎預期到,這一次進奧運,我覺得就是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 又想一想,自己努力了那麼久,我覺得這個都是值得的。)
(物理治療師 李孝元:
以我的角色 我可能不是運動員,但是我也用了我的專長,用了我的職業,接觸到了奧運的這個項目,所以對我來說我是很期待的,那我當然希望冠傑是健康最重要。)
(奧運輕艇教練 basuya(游志偉) 鄒族:
我們拿到(奧運)資格時間比較晚,那像有的國家,他們可能去年就拿到了,或年初就拿到的話,他們就有比較完整的 準備周期,但是我們就在有限的時間裡面,把我們的訓練做到最好,就全力以赴,奧運是個夢想,那但是 我覺得我們是在,每個階段都在突破自己,跟希望把台灣的成績更往上推進,只有這個目標而已。)
8月7號,賴冠傑將迎來第一場奧運預賽,面對歐洲、中國,還有日本的勁敵,賴冠傑的身心靈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不只要滑出自己理想的成績,也期盼社會大眾能更親近輕艇這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