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0多年,在民國90年桃芝颱風來襲,引發土石流造成嘉義阿里山"行天一號橋"嚴重受損,停用20多年,當地居民一直以來只能從便橋通行,而近日在嘉義縣政府和原民會經費補助,加上民間慈善團體捐造下,新的行天一號正式重建完工。
嘉義阿里山行天一號橋,因桃芝颱風土石流,在民國90年損毀,20多年來豐山村與社後坪居民,只能依靠便橋通行,終於在嘉義縣政府、原民會合力,以及民間慈善團體捐造,新行天一號橋正式完工,對此鄒族工藝家,也贈送樟木雕刻的橋梁作品,感謝行善團的奉獻精神。
(工藝家 汪啟聖 鄒族:
要送給行善團主要就是橋,所以我就雕一座橋,他送橋給大家,我們來送一座橋給行善團。)
(行善團體理事長 徐文志:
我們在嘉義縣已經完成了367座,那在全國完成了644座,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善款發揮到更大的效用。)
嘉義縣府表示重建過程,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物價上漲、工區偏遠包商意願低等困難。幸好原民會也願意配合物料上漲,原本補助580萬元的引道經費,提高為1150萬元,保障了原鄉居民的交通權益。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 布農族:
這條橋是我們結合中央地方政府,以及民間一起來促成來完成的橋,真的是不容易,因為我們知道在這條溪的周邊,其實地質都不太穩定,也經歷過很多的災害,所以這條橋對大家來講,是非常重要通行的通道。)
(嘉義縣長 翁章梁:
終於在損壞以後,重新修復全新的面貌來落成,我想橋對地方來說,是一種聯絡也是一種產業,所以鋪橋造路永遠是地方,最開心的事情。)
新行天一號橋橫跨石鼓盤溪,是嘉義阿里山鄉連接梅山鄉重要聯絡道路,損壞20年後再度重建,不只是居民來往方便,也能補強農產運輸、觀光旅遊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