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i kina:at, ra:amen Say 蘭陽平原 ka Kavalan mae'iyaeh ra:am a tomal seme:ez ka palono', ma' ra:am a tomal pit'aelaw. papama' ka palono' rima' ray 太平洋, lalalobihan ray 北海岸 ki 東海岸. 'isani 'ima ba:aw rima' ray 東海岸 ka Kavalan mae'iyaeh, ma' haysiya mam tal'oemaeh pit'aelaw. ki 立德部落 'ima 'al'alihan a tomal ka 石梯坪漁港, koSa'en nasiya ka'aSkanan ka palono', risaza: hayza' 'akoy ka kaSnay'oes'oeso'an, lasiya rakep ray wasal ka 'aelaw ki 'oeson 龍蝦, 'ita' ta'ila takita'.
據文獻資料記載在17世紀分布蘭陽平原的噶瑪蘭人已擅於航海,划船捕魚是基本生活方式,乘著傳統獨木舟、竹筏,順著水流進入太平洋,往來於北海岸及東海岸。移居花蓮東海岸的噶瑪蘭人,仍過著農漁獵生活。距離立德部落最近的石梯坪漁港,是漁民停靠動力漁船的地方,這裡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族人捕捉近海浮游於中上層的魚、龍蝦。今天帶大家認識噶瑪蘭族漁人生活。
噶瑪蘭族的漁業史可以回朔到17世紀,從傳統水上工具獨木舟、到竹管製成竹筏,漸漸的被膠筏、舢舨船取代,對於傳統水上工具,也隨著噶瑪蘭族的生活環境改變,織網、出海捕魚的族人漸少,部落從事捕魚的漁民大多以年長者居多,年輕人已不從事漁業,目前還有幾艘漁船延續捕魚生活,每年海祭,藉由祭典儀式傳承捕魚的技術與海洋知識。
(漁民 陳朝明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陳朝明 Kavalan
早期的竹筏是這樣,這是我教學用的 有一點潮濕,供1人使用的竹筏 ,製作竹筏,首先要保留竹管的竹節,每根竹管兩端都有竹節 ,竹管長度要一致(沒有竹節不行嗎) 不行 ,水進竹管船會失去平衡,竹筏會傾斜,頭尾的部分要有竹節(你今年幾歲) 我79歲了(縫補漁網多少年了)從15歲到現在,捕到頭髮都白了(你捕龍蝦最多的紀錄幾公斤)最多20至30斤 (這種魚網的網眼多大) 4吋8的網目 (是怎麼看)從這個角度到這裡 (喔 是這樣看)(捕魚時有遇到颱風嗎)有啊 途中遇到過颱風 ,風浪特別大 ,收完漁網已經來不及了 (浪很大你怎麼脫困) 當時的浪高有3米 (浪這麼高怎麼把船開回來)憑著自己的經驗判斷回航進港 ,觀察波浪之間的距離 ,選擇上岸的時機,順著最接近的波浪助力沖回岸上 (以前沒有港口你們怎麼上岸) 就在這附近海域 用人力拉竹筏 (以前的船跟現在有什麼不同)ipaz(竹筏)竹管製成的 不是膠筏 (竹筏的大小呢) 都比較小 (能搭幾人) 1至2人 (你們怎麼穩定航向)用船槳控制(目前有沒有人學補漁網)還是有年輕人想學習 在部落超過40歲的族人 還是會補網(會不會煩惱後繼無人) 感嘆傳統技藝漸漸式微 傳承不易 )
花蓮豐濱鄉石梯港漁業發展盛行,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捕捉漁法也很多元。漁業是部落產業之一,也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立德部落領袖夫妻倆(船主)已近60歲了,依舊頂著烈日出海,下午放網、隔天早上收網,有20多年捕魚經驗的他們,對於天氣、水流,一年四季捕魚的訊息非常了解,但現在的魚類品種愈來愈少。
(漁民 Pelesang Qadadu(鄭春蓮 ) Paiw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Pelesang Qadadu(鄭春蓮) Paiwan
(現在出去什麼時候回來)差不多11點 是怕沒有貨 ,因為沒有貨很快收)
接近傍晚,正是多數人下班回家的時刻,卻是他們開始要忙碌的時間,石梯港聚集著動力漁船,準備好所需的工具,紛紛起錨開航,出發之前,漁民用最傳統方式祈福一切順利平安,傳達著對大海的敬畏。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adian(陳朝靜) Kavalan
我們在出發之前 ,一定要準備 我們的工具 ,尤其是出海收網 ,萬一有什麼比較大的東西可以勾(勾什麼魚會使用此類工具) 河豚 還是魚啦,有些東西很恐怖 要用這些工具,有些魚不好拉的話 勾住再拉起來,這個是 打那個 有很多各種東西 ,打碎比較好剝開漁網,一定要準備的工具,我們已經報關了 直接出發了(出海)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進行出海儀式 ,呼喊祖先的靈魂,告知祂們,我們要出海捕魚了,原民台記者來這裡拍攝順利,希望可以捕獲到一些魚,讓我們順利的出海 ,平安的回航,我以虔敬的心祈求祖靈(酒灑在地板,及漁船周圍,再將剩餘的酒喝下)
漁船引擎發動,離開海岸線到立德(部落)海域深水區,在海面上尋找魚、 蝦群,經過2小時,終於找到適合的海域,準備下網捕魚,期待有好收穫。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有時候很早 5點吧(出海還需要做儀式)要的 ,就在漁船上 ,5點就可以出發 ,不要太暗 ,最慢5點半 ,撒網地點遠 ,在立德海域,5組漁網 明天收的話(需要多久)也是要2個小時至2個小時半左右 ,明天收(那也要10點回來)你看5點半到那邊(港口),也要7 8點會進港)
捕魚是一個很費力的工作,漁民出海捕魚,充滿不確定性,至於能收穫多少,也無法預測,但懂得自然之道的噶瑪蘭族,早已學會了如何與大海相處。捕魚的夫妻默契十足,一個負責開船,妻子則下網,他們用積極樂觀的心面對生活。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今天海況如何) 浪滿大(水流怎麼樣) 水流很大(會引響作業嗎 今天準備下幾組漁網)要下5組 原本要下6組 ,因為風浪大(浪大)下網時間有點晚了,整理網繩 防止它打結,固定住手動起網機)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為辛苦的自己喝一杯 ,慰勞一下 兩個互敬一杯,我們在立德放(網)就好了)
清晨漁船再度出發,循著前一天下網浮標的位置,迎接他們的漁獲。陽光微微的露出臉,不知不覺天色已明亮,是個晴朗的好天氣。看似晴朗無雲,但環顧四周,一排排波浪危機四伏,漁民早已習以為常。到底第一網收獲如何呢?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清晨的陽光 漁民 Pelesang Qadadu,天亮了,浪還很大 還好啦 昨天比較大 (準備收網的前置作業) (拉第一、二組網) (一無所獲)流水很強,怎麼還沒看到魚,水太清了 沒有東西 ,流水太強了 (捉到第一隻魚)
拉起第一 第二網上來,毫無所獲,隨著第3 4 5組漁網,有了意外的驚喜,為了第一時間確保魚的鮮度,儘快冰鎮來保存,上岸後魚仍能保持新鮮交到顧客手上,辛苦的捕魚,總算有一些收穫。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一條魚 好的魚嗎 冰起來 ,流水不好所以沒什麼魚,哇 大魚 哇 又有一條魚 喔 ,還有 好多喔 ,大的流水 快到了 ,沒有龍蝦也有魚,魚滿多了 沒有龍蝦有魚 也不錯(太陽出來了)
漁船緩緩的停靠港口,漁船特定的買家,早早就守候在港邊,等待議價取貨。還有採買的民眾為了能選到最新鮮食材,喜歡搶先購買現撈的活魚,一上岸就被搶購一空。
(漁民 adian(陳朝靜) Kavalan VS 漁民 Pelesang Qadadu(鄭春蓮) Paiwan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adian(陳朝靜) Kavalan VS kamapit'aelaw Pelesang Qadadu(鄭春蓮) Paiwan
(收穫如何)有噢 一些魚 ,外海浪很大 ,如果風平浪靜的話會比較多,沒有多少啦 等一下 ,要拿上去就知道了(可以打開看看嗎 哇噠)都是冰塊(這是那一種魚)魚嗎!那個剝皮魚(這個呢)雀雕魚(還有其他的)有加網魚(那是河豚嗎)還有河豚(顏色鮮紅的魚)鯽鯧魚(滿多呀) 所有的魚吼 這個價錢最低啦(剝皮魚最便宜嘍)(那什麼魚價錢高)這種小的比較貴(魚的名稱)不知道什麼魚 就是好的魚 在這邊 我給牠冰在這裡 這邊冰塊裡面 好的魚 要這樣子冰(還要包起來 你們出海都帶冰塊)要帶這個是比較好的魚這個價錢 這個價錢普通啦 差不多200多 (這些魚要賣到哪裡)這個比較沒有價錢有人專門收購(這龍蝦算很大) 1斤多 滿多的嗎 哇噠(專門來收購魚 蝦的貨車)(活跳跳大龍蝦特寫)
在港口邊有專門代客處理魚貨的攤商,去魚鱗、分切、清洗,民眾挑好新鮮的海產後,也會請他們處理。
(漁民
paRaybaut'an
kamapit'aelaw
(石梯港 代客處理魚貨)你自己有漁船嗎 有 這個河豚我不會處理 (這個有點不能吃喔) 這個也是河豚的一種,這個是香河豚 這個很好吃 ,超好吃的 很白很嫩 比雞肉還要嫩,對(沒有刺的不是不能吃) ,有一種的不能吃 ,要會處理 其實都可以吃,要會處理 要有那個執照,你的河豚我幫你處理好了 ,河豚我們不會吃呢 真的 ,炒一炒一起煮湯就可以了啊,這沒有毒啦 喔 我們已經處理好了 謝謝,喔 這麼多 那麼少 ,這個叫什麼蝦 珍珠龍蝦 ,還有另外一種 海戰車 ,龍姑(鱗突擬蟬蝦)+錦繡龍蝦 (七彩龍蝦) 噢 噢 這個大隻 這個最大在我們這邊海域 ,這幾年有到 差不多5斤 ,以前聽說有10幾公斤的我沒有遇到)
漁獲雖不多,但對他們而言,迎來的收穫,那種滿足喜悅的心情,感受到大海豐富的資源,漁民對這片海洋心存感激,更希望石梯坪漁業能永續發展,維持生態海洋的平衡,讓大家有魚吃。終於結束了一天的作業,漁民回家休息,等待傍晚的再次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