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kis pinqzyu Rekisi na qalang Thokak ka M'utu
在桃園市復興區羅馬公路線上有兩個部落相鄰,一個是長興部落另一個是屬新竹縣關西鎮的馬武督部落,這是原視在10年前採訪的部落歷史影片。我們再回顧當時耆老述說的部落故事。
在泰雅古調傳唱的口傳歷史中頭角部落是泰雅約在400年前大遷徙時,先祖從大漢溪流源頭順著河流而下逐一尋找居住之地,Kwatan攜家族定居於此。頭角位於石門水庫聚水區之中下段右岸,與阿姆坪遙遙相對,地平廣闊,是桃園復興鄉長興村最大聚落,村辦公處、國小、派出所均設於此。在日據動盪的年代,頭角部落曾經屢遭變遷。
(Masa‧Silan Atayal 桃園縣長興村耆老:
祖先以前從後山逐溪(大漢溪)而下來我們頭角的祖先來到這邊的小溪流的匯可處爬上來,尋找比較平的地勢定居,就在Snazi那個地方落角築屋定居。部落族人漸漸多了之後,部落族人就討論說如果我們都守在這裡恐怕生活條件匯結詎,所以他們想在找更寬廣的地方於是他們在順著溪流往下游尋找一直到現在的龍潭,有的到現在的大溪。漢人來了之後因為他們人多,即使争戰因為對方人多示眾最後終究底不過對方人多,於是退守到今天的阿姆坪。來到阿姆平之後,日本政府進來了,日本結合隘勇隊,原住民不屈服於日本於是就發生戰爭,日本靠先進的武器,在B'bu blhuy(枕頭山)架設砲台。從山頭不對的砲轟泰雅族人,於是泰雅族人感到懼怕,認為這樣下去必遭到滅族。於是在過溪來到更深山的地方,認為這樣才不會被砲彈打到,他們再度遷到Yuku山的一個平台。族人們在那裡繁衍,他們的祖先Lbak過世了之後,就地埋在那裡,泰雅族的習俗是埋下祖先之後,孩子們就會各自發展,離開父親的地方,有的往奎輝Temu‧Lbak就往奎輝部落,還有兩個兄弟,Yuku‧Lbak就留在Yuku山的那個平台,Watan‧Lbak就到Kgmi那邊。他們個自站上山頭,之所以都在山頭是因為一但有事情發生,他們會從山頭呼喊要求會議,如果在山腳下會有水聲會聽不到。在山頭才聽得到,就會彼此聯絡說我們在哪裡商議開會。(你們家族是屬於哪一個祖先?)我們簡氏家族是屬於Watan‧Lbak。)
日據時代帶給泰雅部落動盪,50年的光景也讓部落隨之安定。
(Masa‧Silan 泰雅族 桃園縣長興村耆老:
之後日本來求和希望彼此要和解不要再打仗了,日本就整合所有的部落,它把我們Watan ‧Lbak族氏的部落建立在Snazi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我們的原始居地,其他的都是後來才搬遷的,從別的地方來的。)
(Masa‧Silan 泰雅族 桃園縣長興村耆老:
日本來了之後他把泰雅部落整合好,就開始教水田耕作發法,認為族人不能只靠旱地耕作不然糧食永遠不夠,教導族人耕作水稻,整年都可以耕作收穫量比較大。所以那時教導族人種水稻。同時也帶了桂竹苗叫族人種,分給族人去種說;這些竹子長大之後可以蓋房子或賣掉,以後有了竹子族人就用來蓋房子了。
大約100年以前我們就陸續遷到這裡來了,我已經74歲我再小的時候一經有一些人住在這裡了陸續遷來的我也是差不多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就搬來這裡了,因為離學校比較近。)
殖民政府來到部落過去除了教導族人耕作水稻,建立學校實施教育是改變原住民社會最大的生活因素。現在的環境,每一個原住民部落都面臨著就業問題,年輕一代大都往外求生存,不過仍然有志的輕人,留在部落默默的耕耘傳統技藝,企圖營造部落商機。
(Mariyang‧Takiya Atayal 頭角部落營造志工:
除了我們去傳承編織已外我們還有安排縫紉的課程,還有會製作很漂亮的產品以後我們怎麼去銷售,這樣的一個類似的課程。)
(Sanay‧Maray Atayal 編織課程老師:
眼睛不好腦筋也不靈光了,我為什麼會編織,以前我13歲小的時候,我媽媽他在編織的時候我都跟著他看,我看他編織的方法,認為自己也應該會編,我15歲的時候我利用我媽媽區耕作的時候,自己偷偷的編織。)
(Mariyang.Takiya 泰雅族 頭角部落營造 志工:
他年紀80歲了還是很願意來教我們這些年輕人,他看到我們年輕人能夠有心來學習之後他非常的高興。)
時光走過幾個世紀,頭角部落幾百年前Lbak更早的祖先,選擇了這個地方落腳定居。延續泰雅族大頭目Kbuta的遺願;『希望泰雅後代子孫,永遠在太陽底下與清澈的溪流繁衍永續。』繼續繁衍發展。
(記者 Tasaw Watan Atayal:
大家好我是達少‧瓦旦 今天我們來到馬武督部落,雖然它是一個小部落,但是有著自己的部落故事,我們就來詢問部落的耆老,一起來分享..。)
(喔..謝謝你來看我這老人家 你們沒有忘記我..謝謝你們! 我藉著歌聲傳達.. 不論如何我們彼此不要忘懷…)
馬武督部落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雖然是泰雅族的傳統領域,不過它隸屬於關西鎮行政區,所以這裡的泰雅族人在地方制度的選舉人是屬平地原住民籍,是泰雅族唯一隸屬於平地原住民的部落。M'utu(堆積)部落雖然不是一個大部落,不過從老人家的口述,M'utu是祖先們理想的落腳之地。
(Twalu‧Nokan(劉德祿) Atayal 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部落耆老:
這一個部落從前都是泰雅族人居住的地方,以前就叫作M'utu(堆積),日本來了之後仍然以馬武督為地名,國民政府來了之後就改為錦山,錦山里。
為何族人稱此地為Mutu,原因是在部落下游的地方是兩個溪流的交匯的地方,每當颱風下大雨那匯流處總是堆滿了漂流木,族人去捕魚的時候看到堆滿了木頭就會把它收集堆起來將它燒掉,所以M'utu之名由此而來。
這裡的祖先是從Mariqwang(馬里光),從馬里光先到尖石,他們派了一個Watan.Maray來到這裡,他就是我們部落最早來這裡的祖先。Watan.Maray之後陸續有族人來遷居到這裡,過去族人生活很清苦,所以不斷的尋找可以安居的地方。差不多120年以前。)
泰雅族人遷徙過程篳路藍縷,日本殖民來了,指導族人耕作水稻,日本走了以後,接著國民政府來了,隨著土地與部落都有許多的改變。
(Twalu‧Nokan劉德祿 泰雅族 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部落耆老:
從馬里光的族人來到這裡種地瓜,日本來了之後日本人就教導族人種水田。
1001-1035國民政府來了之後,土地權要弄好,有農林公司來這裡把其他的土地收編只留下族人耕作的地方,原來我們兩邊的山後面都被農林公司所佔據了,陸續來這裡居住的漢人是農林公司當時的工人。農林公司走了以後那些土地就變成了那些工人的土地了。)
馬武督部落約在20年前,部落上方曾經有一個遊樂園『金鳥樂園』當時車水馬龍,繁榮一時,風華的年代不過只是10年之間,過眼雲煙。如今部落依然安在,隨著歲月老一輩的族人仍然守著祖先留下來的土地,為了生活年輕一代大部分都往外面去發展去了。
(Twalu‧Nokan劉德祿 泰雅族 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部落耆老:
年紀較大的族人大都留在部落種一些他們想種的東西,現在水田都已經沒有在耕作了,年輕一代的大部分都往外找工作去發展。)
Twalu‧Nokan 兩歲母親就過世了,16歲的時候父親也過世,在舉目無親之下只好隨著日本加入高砂義勇隊,參加二次大仗,大戰結束回到鄉里正值21歲。於是往尖石鄉新樂村發展,受到族人的擁戴,歷任了村長、代表及三屆的議員。現在年事已高回到自己的故鄉M'utu(馬武督)。
(Twalu‧Nokan劉德祿 泰雅族 新竹縣關西鎮馬武督部落耆老:
我曾經參加日本高砂義勇隊,我現在88歲了,過去我有坎坷的經歷我兩歲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我父親在我16歲的時候過世。
感謝上帝的恩惠到現在我的身體還算很硬朗不常生病。謝謝上帝祂憐憫我,我是Twalu‧Nokan(劉德祿)。我們不要彼此忘記要互相扶持,有時間歡迎來玩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