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記者
No(林遠沖) 南投埔里

走讀見學遊程 民眾體驗噶哈巫族織布工藝

現在的教育現場也開始往在地化邁進,為了要讓民眾認識更多地方的傳統工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辦理走讀見學遊程,帶領參與的民眾前往埔里,看看牛眠社區噶哈巫族近幾年復振傳統織布工藝的成果,同時也藉由文化體驗及導覽解說,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不一樣的原民傳統織布工藝。

參與走讀見學遊程的民眾,來到噶哈巫族牛眠部落廣場前,在部落居民的指導下,親身體驗苧麻剝絲以及刮麻的工序,了解苧麻變成織線的過程,也因為這樣的體驗遊程,許多民眾是第一次認識到埔里的噶哈巫族。

(學員 許女士:
以前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這裡是平埔族,現在才知道有那麼多(族群),都在一起啊。)

(學員 吳玟謙:
對於他們的織布的文化很好奇,因為在上網的時候就有知道說,他們的布的樣式我就覺得好漂亮,然後就很想來知道就是他們的文化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另一個部份我也很喜歡上午有一個體驗活動,是我們去做那個苧麻,把它變成比較像線的樣子,然後覺得那個過程很有趣,因為平常比較沒有體驗這樣子的活動。)

(學員 廖家興:
小孩子又對織布有興趣,這次的織布之旅,還帶她的(織布機)小東西來。)

許多民眾對原民傳統工藝相當有興趣,但不知從什麼地方開始,為此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特別安排兩場見學遊程,帶領民眾來到埔里認識噶哈巫族,除了讓民眾認識更多台灣的原住民族群外,也讓大家看見近幾年噶哈巫族,在復振傳統織布文化的努力與成果。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秘書 許福泉:
我們工藝中心最主要是希望推廣工藝到每一個角落,有感於牛眠社區的噶哈巫族,推動織布的振興之路,那我們想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想要把它介紹給全國的民眾。)

(牛眠社區發展協會營造員 潘正浩 噶哈巫族:
讓他們從中的參訪去了解說,噶哈巫織布文化的工藝是如何從無到有,復振出來的一個過程,然後再重新從我們這一代,接到下一代的手上。)

除了認識織布,課程中也帶領學員,認識地方產業發展及歷史遺跡,讓大家對噶哈巫族的歷史,有更多的認識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