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了解目前各族知識體系建構狀況,今天(25)在嘉義中正大學舉辦"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分類架構論壇",從講述整體狀況,到鄒族、布農以及賽德克三族分享現階段知識體系架構狀況,從中分析、討論以及交流。
為讓各界學者人士了解並討論目前各族知識體系建構狀況,從去年開始舉辦"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分類架構論壇",今年的舉辦場地也從專管中心東華大學,轉移到嘉義中正大學。透過講述目前整體狀況,到鄒族、布農以及賽德克三族分享現階段知識體系架構狀況,進而分析、討論以及交流。
(東華大學原民院長 石忠山 阿美族:
在今天我們這個論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是 不管是專管中心,還是各個大學的,各族的知識研究中心,已經能夠把初步的我們的研究,做成一個很具體的一個成果,也把這樣一個初步的想法,變成一個具體的,原住民族的一個知識體系的架構)
(原民會副主委 Calivat‧Gadu (鍾興華) 排灣族:
這次是針對這三個族,主要是因為,每個族在推動工作上的期程不太一樣,那我們就陸務續續,已經可以提出評析,然後分類的體系出現之後,我們也透過比較成熟的一些,民族的分類體系來做一個討論,也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論壇,聽聽大家的意見)
而作為協辦單位之一的中正大學鄒族知識研究中心,也透過這次發表分享目前成果,探究如何在保留傳統知識同時,又能將這些內容運用到目前社會,思考怎麼將文化知識活用並延續。
(國立中正大學鄒族知識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人 Tibusungu Poiconʉ(浦忠勇) 鄒族:
在這個地方 能夠慢慢地把,那種原民文化 社會的東西,我說是綠洲 逐漸地形成,我的評論會希望說拉回到,原汁原味的鄒族的一個觀點,不然我們只是把鄒族,原來的知識是切割的,切割了 然後抽離了,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可能是一個危險,也可能是盲點,那今天我會是從這個的地方去談)
透過分享經驗,交換彼此觀點,到相互學習,從各個的發表中,更清楚了解每個知識體系分類架構的課題以及之後努力的方向,共同為促進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建構與發展來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