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Kawa(施俊銘) 新竹市

新竹眷村搬遷計畫傳爭議 眷戶疑程序瑕疵

min'uqu bnrwan shzi ngasan kinbahan hetay Sincik

位在新竹市建新路上的寡婦樓,十多年前國防部因眷村改造計畫,居民是全數遷出,現在那邊也已被夷為平地。不過當時不論是違建戶,還是原眷戶,都能獲得國防部的相關補償。不過就有一戶泰雅族人,在這過程中應是被忽略掉,因此也沒獲得這些權益。過程中鄰居也有幫忙詢問國防部,但他們認為國防部前後說詞不一,族人的權益依舊未獲得保障。

破碎的瓦礫堆,一旁雜草有的比人還高。這是位在新竹市建新路上的一處空地,過去被稱作寡婦樓。日據時期是新竹第六燃料廠,後來國民政府撤退,部分身亡或失聯軍官的眷屬遷入。並以簡陋建材搭建,形成屋中屋的歷史奇景。不過就在之後國防部進行眷村改造計畫時,卻發生一起爭議。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
原來就有的,國防部說(地址)78號沒有了,後來又說78號是違建戶,108年又說他是原眷戶。)

王建國大哥是寡婦樓的原住戶,而他用三角錐標出一塊空地,就是爭議中被消失的78號。雖然在拆遷過程被國防部認定是違建戶,但當時也有相關補償,甚至也有權利選擇購買國防部新建的社區。但他的鄰居,是戶外省退伍軍人與泰雅族人的後代,卻在一開始土地丈量等程序,硬生生被忽略,事後當事人回頭問起,他們才發現這些權益都沒了。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
新竹市稅務局(當事人)房子交稅,(當事人)查這邊的,它國防部一開始就是把它漏掉了。)

拿出戶籍、稅籍資料。即便當事人在之後搬到尖石,但這些資料也足以證實就是有這一戶。而王建國與當事人也曾多次向國防部反應。但在民國104年國防部回函,當事人一戶為違建戶,後續拿了一筆補償金,以為就此落幕。但經108年再向國防部詢問後,消失的78號又成了羅生門。

(寡婦樓原住戶 王建國
到了108年他又說他是原眷戶建新路78號,所以這個國防部的作業有嚴重的瑕疵,這個違建戶跟原眷戶身分差別差很大,差500多萬(元)的權益。)

從違建戶變原眷戶,補償權益差很大。究竟怎麼回事?雙方陷入膠著,王建國期盼立委能給予當事人協助釐清。不過這個區的眷村改建,就有住戶指出爭議重重。像是寡婦樓原本要優化土地,卻閒置至今。

(第一屆華夏金城管理委員會主委 周維新
我們花了8、90萬,在民國82年的時候,委託台灣省都市研究協會來做這件事情,我現在到市政府調這個公文(報告)調不到。)

眷村改造充滿爭議,至於被消失的78號,國防部最新回應仍強調,該住戶為「違建戶」,並不符眷改條例原眷戶身分,也已完成補償撥補。雙方資訊存在落差,對於當事族人而言,與國防部交手已走漫漫長路,權益爭取早已消磨。但鄰居王建國則認為,族人的權益不應消失在這場眷村土地發展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