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s旮亙樂團與台東南島社區大學共同合作再造的阿美族傳統竹帆船,目前進入到竹子組合編綁的工程,工班依傳統智慧利用天然素材黃藤將17支竹子逐一綑綁後,形成一艘竹筏。
Amis旮亙樂團與台東南島社區大學所再造阿美族傳統竹帆船,竹子埋沙後,進行到燒竹工項,工班特別依祖先的智慧,利用鯊魚油脂,塗抺於竹子上後,再用火燒將竹子彎曲或弄直。
(Amis旮亙樂團團長 少多宜 阿美族:古時用綠蠵龜的油脂,來塗抺,老人家會先塗抺,(竹子)燒彎以前,為什麼要如此,才不會燒焦,竹子才不會燒焦,彎曲時,如果我要彎曲,彎曲多少,如果要彎曲這麼多,油脂就塗抺上去,然後用火燒。)
竹子經燒彎或弄直工項後,進入到組合、編綁的工程,工班特別利用天然素材黃藤,分別以相對應及交叉綁竹筏結等技藝將竹子編綁。
(Amis旮亙樂團團長 少多宜 阿美族:過去是如何編綁,如果問老人家,要相對應,Matapaltapal的意思是互相的相對應,不是同一個方向,編綁,有這樣的,也有這樣旳,為什麼要如此編綁,這樣才能夠非常的緊,黃藤所綁的東西。)
為了再造阿美族傳統竹帆船並計劃航向Sanayasay(綠島)或其他地方,Amis旮亙樂團特別邀集都歷部落耆老、族人組成工班,今年5月分起開始進行採集竹子、黃藤等素材後,陸續完成削竹皮、埋沙、彎曲、編綁等工程,目前共用17支竹子製作的竹筏已經成形。
(都歷部落Kakita'an 林學明 阿美族:老人家沒有做過這樣子(大)的,都比較短一點,並不長,這一艘很長又寬,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去了,這一艘我認為,看起來非常漂亮堅固。)
(都歷部落耆老 Asan 阿美族:我們做的很好,非常的順利,非常棒,少多宜如果說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要重做我們就重做,會聽他的指示,旁觀者總會看的比較清楚,從事者可能會茫然。)
再造傳統竹帆船的地點在東管處阿美族民俗中心園區內,不時有遊客好奇靠近觀看,團隊也熱心的解說造船的目的及傳統竹帆船文化,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阿美族的海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