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學生在學校舉辦任何活動,就需要學校的支持,站在校園第一線的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包羅萬象的業務,要依法增加專任人力,在校原民學生的人數還得滿200人,但根據教育部統計,就讀大專院校原民學生人數略為下降,若以人數作為專用人力標準,是否已不合時宜? 對此原民會回應,將在年底與教育部,針對大專院校原民學生資源,進行全盤考量。
隨著各大專院校陸續開學,學生活動也紛紛展開,而在校園第一線處理原民學生事務的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除了本身輔導原住民族學生的業務、處理獎助學金、辦理各項活動外,因今年上半年,發生多起原民學生遭歧視的事件,讓教育部在今年6月宣布要積極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以及"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推展全民原教、也強化原資中心的功能。
(台北商業大學原資中心助理 Pima 布農族:
今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冊,又多了一個計畫,叫全民原教,所以等於說這個多出來的計畫,也是變成原資中心要辦理,辦原民跟非原民(學生)一起的活動,辦理活動外,今年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又增加,而且因為原民學生出事情的時候,通常第一時間不會去找輔導室,通常會是進來到原資中心)
Pima表示,若將原資中心行政業務與學生輔導兩大項目,分別增聘專任人力,可能是緩解人力資源的方法之一。但根據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原資中心要點規定,每校專任人力以補助一名為原則,如果原民學生人數達200人以上,可以再增加一名專任人力,有不足的部分,將由學校自籌款或由"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的項目支應。但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0年全國原民大專院校學生有2.7萬人,而111年人數則下降到2.6萬人,在少子化的趨勢之下,原民學生就讀大專院校的人數恐會持續下降。因此,如果學校沒有經費自籌人力,也沒有申請高教深耕計畫,那麼以原民學生人數,作為原資中心專用人力聘用的標準,是否還合乎時宜?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我們怎麼樣把這個不同的資源,整合在一起,讓整個資源有更好的運用,檢討以後 不管是在人事費用的增加,或者是整個業務費用的調整,這個都是我們跟教育部,在今年內 也就是年底前,會做一個全盤的考量)
原民會也表示,除了原資中心外,部分大專院校學校也會辦理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語言學習中心等,相關原住民族學生資源,都將與教育部一併商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