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araua 大武壠 sikilaliali vunguka talahle
文化傳承不停歇,來看到位在高雄的小林社區大武壠族人,去年12月23日就舉辦漁笱(ㄍㄡˇ)文化節,傳承傳統手藝。
在寒冷的聖誕周末早上,大武壠族人不分老少聚集一起製作漁苟。今年的漁笱文化節不僅有文化體驗,也有小市集,販售食物外,也賣小型的漁笱。而對於大武壠族人來說,漁笱不單只是捕魚的工具,也運用在祖靈信仰中。而耆老也說明,現在大多做的漁苟已經展示居多,因此與在夜祭時,以及捕魚所用的竹子和大小,都是不同的。
(耆老 周坤全 大武壠族
hlamama
周坤全 大武壠
這種是桂竹,桂竹做起來比較好看,但是做長的不行,(長的)要用刺竹,用起來不會斷掉,纖維比較軟,麻竹也不行,因為稍微一扳就斷掉了,一定要用刺竹,刺竹的個性比較軟,編來編去不會斷掉,我們每一年的夜祭,起碼要用兩個這麼大的這種,向竹那裡有一個笱,公廨裡面的中柱也要共要用兩個大笱。)
雖然大部分族人所學的漁笱,都是偏向展示用的,但是想把文化傳承下去的心,是不變的,因此協會就積極將這項傳統技藝,推向下一代。
(學童 羅偉嘉 大武壠族
mamaini umaiapʉ
羅偉嘉 大武壠
要傳承文化,老人家愈來愈減少,就是他們會教我們把這個漁笱做好。)
(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潘原明 大武壠族
kapitanʉisa miararuma
潘原明 大武壠
也很多小朋友在做這個漁苟,因為這個真的很重要,雖然現在主要不是抓魚用,其實是傳承,所以要很多年輕人要出來學習,因為真的不會做了,到時候怎麼辦。)
長輩們帶著小朋友一點一點地將魚笱完成,族人也開心展示成品,耆老也特別提醒年輕人,因為族人已經很少了,因此希望他們能將手藝好好學習,唯有文化保存下來,族群才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