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有沒有想過,你在網路訂購的衣服或與同事團購的美食,是如何一步步到達你的手上? 背後的大功臣就是一群,默默來回穿梭倉庫的物流人員,從訂單、接貨,再到包裝配送,要經歷一層又一層的關卡毫不馬虎,確保商品能夠順利配送到客戶手上。而日復一日的工作,看似機械化但邏輯思考以及專注力,更是每個員工需要具備的能力,而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今,有人會問物流產業是否會被AI取代,業者也坦露科技的進步是讓人們更便利,掌控專業的機械語言,則是未來趨勢,而這間坐落在桃園的原民物流業者,透過僕人領導的企業文化,期盼打造友善、優質的職場。
一個人將產品裝箱、另一個人將手中膠帶快速封箱,低頭默默不語的工作人員,趕在春節前將客戶的訂單,能順利到貨。 除了眼明手快、更重要的是腦筋要清晰機靈,若碰到春節或購物節,更是會忙得不可開交。
(物流企業行銷企劃 Mayaw(曾主顥) 阿美族:
包括保管儲存再來就是出貨,包括流通加工都是一條龍服務,其實每個人幾乎都要一條龍(服務),物流其實很講究SOP(標準流程),每道工序其實要按部就班,如果你邏輯沒有很好的話,其實基本上你很容易亂掉。)
(物流企業營運部主任 林豈禾:
目前來講我們原本就有WMS(倉儲管理)系統,那我們也是最近在優化這系統,那藉由這部分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去掌握,我們庫存內所有貨品的狀況,能夠大幅去提升我們在進貨、揀貨、出貨的作業效率。)
為了保持物流線上的通順,各個員工無縫接軌地相互合作,
從訂單、揀貨、包裝、配送,如同機械般精準的動作,讓人不禁聯想會不會有朝一日遭到AI取代。
(物流企業行銷企劃 Mayaw(曾主顥) 阿美族:
包括系統的設計,怎麼樣更人性化,或者是更符合機器語言,物流其實很簡單,你要物管能力,你要有人管能力,(若)被機器取代自己要有那個省思的能力,那你可不可以掌控機器,這其實是未來大家必要的能力。)
良好運用科技輔助,有效地降低出貨的錯誤率,提升物流產能,但在AI發展的當今,人類的工作與科技會越來越密不可分,如何掌握機械語言,相互協助不被取代,也成為物流產業的重要課題。
開著堆高機爬上爬下、或穿梭在倉庫與辦公室,無論主管或員工,各司其職完成任務。不過面臨技術提升、工時長、缺工等重重困境與心理壓力,如何跨越恐懼與憂慮,需要不怕失敗的勇氣與智慧。
(物流企業倉管組長 Haluvis(李函臻) 布農族:
因為我不會開車,去考堆高機也是公司給我這提議,然後讓我去做這決定,然後我一開始滿害怕的,我想說我應該不會考過,發現其實很多事情,你自己去嘗試了才知道這件事情,你自己可不可以。)
(物流企業副理 曾慧蓉 阿美族:
那比較艱辛是在人力上的需求,有時候會面臨到缺工,那問題是我們要怎麼樣去幫補員工,不要讓他覺得在工作上,時間花很長時間,那怎麼去挑戰,怎麼去縮短這些工時,那這是我最擔憂的部分。)
這樣的擔憂,就是希望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並以僕人領導作為企業管理的基礎,讓每個員工都能無後顧之憂的快樂工作。
(物流企業副理 曾慧蓉 阿美族:
帶領團隊好像帶孩子一樣,你要把他當作家人,不是單單是個員工,那你要怎麼帶入到這個環境,讓他覺得在工作上是愉快的,所以我們怎麼在跟員工的互動,這是滿重要的。)
隨著電商、快銷品產業的蓬勃發展,走過10多個年頭的原住民物流企業,搭上這波潮流提升產業量能,即便面臨百工百業缺工潮,仍期盼能在都會打造友善健全的職場,讓旅北打拚的族人無後顧之憂,在都市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