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記者
周浩伊 / 許家榮 台北市 / 桃園大溪

幼童遭虐死案引譁然 部落組織建構社安網

保母虐童致死的案件,也讓我們的社會開始討論所謂的「社會安全網」的結構問題。而我們把場域拉到原鄉地區還看的話,有深耕地方多年的社工是指出,其實部落的社會組織以及社區資源,都是建構部落安全網重要的一環,就以阿人口數比較多的阿美族為例,年齡階級制度還有傳統領袖的倫理,都是穩定部落社會環境的關鍵。

保母虐童致死案引發各界譁然,也讓人不禁擔心,嬰幼兒的照顧以及社會安全網是否出現漏洞。就有家長表示好的保母難找,所以投身族語教保員行列。

(民眾 Nakaw(馬藝芸) 阿美族:
說真的,好的保母真的很難找,主要也是傳承文化,那基本上自己也是家庭主婦,那覺得說那自己的小孩自己教,也以較OK也比較放心。)

好的保母,是家長們安心的基礎。而事件發生至今,不少人開始檢視社會安全網的結構,而在原鄉深耕多年的社工表示,除了專業職能訓練之外,文化敏感度更是服務輸送的重點。

(電訪 天主教善牧基金花蓮區主任 Cihek·Imay(曾梅玲) 阿美族:
原家(中心)其實在部落就已經在開始做的是部落安全網,因為他更貼近的是族人,然後他知道用各個不同文化,生活的一些照顧的部分,其實是更多貼近在地,就是他可以接受(服務)的方式。)

Cihek指出透過部落的社會組織,運用非正式支持系統,像是阿美族的年齡階層制度,透過級長的噓寒問暖,除了關心,更能掌握案主的生活狀態。而部落裡頭村長、傳統領袖,又或者是卡拉OK小吃部、雜貨店也都是原鄉社安網重要的一環。

(電訪 天主教善牧基金花蓮區主任 Cihek·Imay(曾梅玲) 阿美族:
甚至案家常常去買的是酒,還是泡麵還是罐頭,這些事情我們都可以從雜貨店的老闆娘去做,更多的了解,所以我們就會知道說,他三餐有沒有吃正常,他有沒有每次拿到補助金的時候,他就是買一些不營養的食品。)

從生活中看見個案需求,原鄉社工旁敲側擊就是希望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人。不過對於涉案網通報流程,律師也表示社工通報流程應縮短時程。

(律師 陳君瑋:
社工發現問題去跟警察講,警察再呈報給上級,叫檢察官,檢察官再申請法官開搜索票,進去他(案主)家搜索,那你這樣一來一回,已經一個禮拜過去了,所以,一般的犯罪流程是這樣,但是未來「社會安全網」應該檢討是不是要縮短流程。)

Cihek也說政府將社會安全網從1.0升至2.0,就是透過跨體系、跨專業,強調司法精神醫療服務以及組織社區精神衛生體系,期望將漏洞補起來,把過去安全網沒接住的人找出來,讓安全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