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記者
Yaway Maya/puljaljuyan 苗栗市

聯合大學原專班"泰美了吧"畢業展 秀族群文化

六月畢業季到來,各校畢業展也陸續展開,今天帶大家來到苗栗聯合大學,這個學校創校之初是以理工管理為基礎,後來加入客家和人文與社會學院,近十年來更成立原專班,希望培養學生具備文化探索能力。今年原專班的畢展就跟原住民族文化周結合,與校內對話的同時,也向外校連結。

(聯合大學畢業展總召 Ong Ko(林淨銘) 阿美族:
歡迎來到我們109級畢業成果展,我們這一次畢業展的主題叫做《原的要命部落 泰美了吧》是因為我們專班學生,分別為泰雅族跟阿美族這兩大族群,所以以《泰美了吧》作為我們展間名稱,是希望各個觀展者在看我們的展覽的時候,可以驚嘆一句泰美了吧!)

這裡是苗栗聯合大學原專班畢業成果展《原的要命部落 泰美了》,一進來,映入眼簾的作品,是泰雅族的《祖靈之眼》。

(聯合大學畢業生 Yumin(張李浩威) 泰雅族:
祖靈之眼對泰雅族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象徵性,象徵著祖靈對族人的守護與告誡,然後因為我們兩個本身,從小就不是在部落成長的小孩子,只能利用假日時間回到部落,所以我們對部落連結沒有那麼高,我們想要呈現就像祖靈的眼睛,現在就是此時此刻在注視著我們,就是在告訴大家,不管是哪個族群都一樣,大家不要忘記就是即使沒有在部落,也不要忘記自己來自哪裡這樣子。)

(聯合大學畢業總召 Ong Ko(林淨銘)  阿美族:
以原專班這個過程進入原專班過程為概念,這下面就像是原專班的同學們聚集於此圍繞著,然後互相包容互相成長著,直到他們即將離開這裡,他們就會出來,散發到各地,台灣的各個角落或是世界各個角落,努力生活著,然後展現自己原本的樣貌,然後還有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

以向苗栗泰雅族人習得的傳統編織,象徵大家因為學習相聚,經過四年能量的相融,畢業後各自向外擴散,但織線依舊緊密相連。聯合大學創校之初,以理工管理為基礎,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先是加入客家和人文與社會學院,到了民國103年原專班成立,希望培養學生具備文化探索能力,提升自我文化認同,充實文化涵養及敏感度。

(聯合大學原專班一年級生 Ibu 布農族:
這是阿美族的一個神話,然後就是說,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男生要搶一個女人,然後他的頭目就說,最後一個關卡就是要越過這個山,如果有越過的話,他就可以娶到這個女生。)

將原住民傳說故事,藉由設計創新成遊戲,這裡是原專班一年級的創作展覽。

(聯合大學原專班二年級生 Putal Gumu 阿美族:
我部落的階級族語叫做「ma'orad」,他的意思就是下雨,然後我們每到豐年祭的時候,大部分都會下雨,偶爾這樣放空看一下會場,都會覺得我們階級的男生,就像每個人都很像一隻小魚,穿梭在會場,因為我們年齡最小,所以很常被Kaka們呼喚。)

以祭場的忙碌為靈感,大二學生取材部落族服裡的藍色,將憂鬱轉為紓壓的藍調。甚至還有大三學生,利用鄒族的神話創作成飾品設計。原專班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成果發表,在校園各角落展開,開幕當天,中部各校原專班師長學生,超過一百人相聚,藉由策展的活動設計,試圖與校園進行對話,同時也努力把文化精神,向外擴散。

(聯合大學原專班老師 Marang Saway(張鴻邦) 阿美族:
特地讓每個年級能夠展出的原因,主要是讓學生們在一年一年地累積下,慢慢去認識自己,特別是很多學生們有些可能是從小在都市長大,不一定常回部落,可是透過這樣子作品的關係,因為我們都希望作品跟自己的族群有關,可是為了要做作品,他們回家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親戚或者主動找一些學術上的資料也好,所以他們主動學習族群的知識,就不會只存在課堂上學習。)

來自全台各地不同族群文化的學生,因為學習相聚在一起,就像這一首台東馬蘭與桃園泰雅族傳統歌謠結合,以部落愛情出發,述說從過去到現代,多元族群的關係碰撞,將大學四年來的學習體悟,原住民青年們正用創意來回應當前台灣社會,多元價值的討論與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