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
記者
palang paljaljuman 屏東獅子

雙流溪壩體改善 兼具流域保護.生態永續

位於屏東、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防砂壩,因為受到歷年颱風侵襲造成原壩體損壞老化,同時溪流縱向生態廊道也需要改善,因此林業署屏東分署決定,將雙流溪防砂壩及沿線流域進行改造。

雙流溪溪水沿著新的壩體開口緩緩流下,林業署屏東分署為改善雙流溪縱向生態廊道,並降低對洄游性魚類的阻隔,112年開始將雙流溪防砂壩進行改造,為減少大量碳排工程單位將舊壩切開再補強結構,因此委託逢甲大學進行河道沖淤模擬,希望兼具流域保護及生態永續。

(水土保持技師 吳文靖:
原來這個壩高從上面,我們看到的上面到下面的壩高,大概有3米9到4米的高度,所以說有很多的魚類來到這邊以後,它沒有辦法去跳躍或是上溯,在這個降壩的時候,它有先經過模擬,所以說模擬怎樣子的狀況最好,所以說我們最後,它的有6個方案,最後是我們選出一個,最適合我們這邊的方案。)

這次除了防砂壩改善工程,上游的兩處涉水區及步道坑溝也一併做生態保育工程,像是動物通道以及魚道設計,都是希望雙流豐富的動物、魚類能夠暢行無阻,維持整個流域的生物多樣性。

(水土保持技師 吳文靖:
像現在(涉水區)沒有水,魚類跟上面就受到一個阻隔了,我們透過管狀魚道的話,是希望能夠讓魚類有一個,上下游的一個游動的空間。)

(林業署屏東分署祕書 張智強:
這整條溪就是牠的棲息地,所以希望整個通道打通了以後,我們整條雙流溪就沒有任何阻隔,工程也有進步到說,整個攔砂的設施也有以前攔砂的功能,動物的通道整個生態價值也提高了。)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這次不只改善水道,也為陸地生物增設動物坡道及攀爬網,並設置紅外線自動相機進行動物監測,目的除了維持棲地品質,也能夠落實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