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工藝與國際交流駐村行銷計畫,今年共3位工藝家分赴海外駐村,其中有2位原民藝術家,在為期45天的駐村交流中,用創作連結山海,也把部落工藝推向世界。
台東縣府推廣台東工藝與國際交流駐村計畫,深入在地以創作對話,排灣族藝術家謝聖華說:「在文化上面,它有一個連結的感覺這樣,然後其實也用這個器皿,去表達對於兩邊文化的學習過程的感謝這樣。」在馬來西亞彭亨創作〈三石迴聲〉與〈連流之器〉,謝聖華結合陶、火與藤編,從原住民族傳統以三個石頭搭起的「三石灶」,分別象徵的人、作物與自然,延伸至島與島的連結。謝聖華:「他們也有一種是挖地,然後用燻燒的,但是我有再帶回部落,再燒過一次,是讓我的祖先,讓我們的山林也接受接納這個作品。」有阿美、魯凱族血統的王建傑,赴曼谷完成作品〈暹羅的層次〉與〈雙重之光〉,將阿美族傳統頭飾「珠花」結合泰國金工,形成跨族群、跨文化的新樣貌。王建傑:「我最近都在復刻那個馬蘭阿美族的傳統頭飾,那個已經消失將近100多年的文化,珍珠會看起來比較柔一點,但黃銅它顏色看起來是比較硬一點點,會有產生出一種新的感覺。」
駐村交流計畫邁入第3年,讓藝術家回到材料本身,從自然採集到工藝轉化,也思考如何把國際的經驗再帶回部落、帶回土地,成果展展至11月2日,歡迎有興趣的聽眾前往台東故事館參觀。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