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puljaljuyna(李耀維) 台北市

"孤島孵夢"展覽登場 呈現海洋.島嶼環境議題

(藝術家 葉海地:
平常大家想像的海,就是很藍天很夏天,只是我們住在海那麼近,它有很多面向然後也有很多層次,其實這些層次我自己覺得,它就是代表我們好像心裡裡面的感覺一樣,好像我們一定要潛下去那個海裡面,去花一點時間每一層每一層海洋的溫度跟生物都不一樣。)

長期在東海岸生活的藝術家葉海地,則用繪畫記錄她所見海洋、島嶼跟植物樣貌,透過顏料堆疊的光影,呈現大自然的神聖。展覽"孤島孵夢"11號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開幕,展出三位藝術家作品,述說原住民族海島文化,探討環境議題。

(策展人 陳豪毅 阿美族:
我們希望把這個夢串聯在一起,運用藝術創作還有藝術作品,來為我們的島嶼說一些故事,來把我們的精神可以傳遞到,更多關注土地關注海洋的人群身上。)

來自長濱的阿美族藝術家拉飛‧邵馬,用他最熟悉的漂流木素材,雕刻出人臉跟獨木舟,思考原住民族精神價值。

(藝術家 拉飛‧邵馬 阿美族:
大家不要看它只是一艘船,不是只是一件雕塑品那麼簡單,未來我是會讓它下水的,我會讓它真的要航行到外面,我沒有設定它要到哪裡,我做了這艘獨木舟叫循路,循是依循的循 不是尋找的尋,因為我不是在做考古,我不是在做人類學,我是在依循我自己內心的那條路,所以它的母語名字叫Fawah,Fawah就是打開,開路的意思。)

一旁的牆面貼滿可愛畫作,這是來自雅美達悟族藝術家,瑪拉歐斯的展出物件。展示自己91歲外婆的畫作,從中可以看出蘭嶼島上生活樣貌。而瑪拉歐斯也透過,"蘭嶼隊長"身分影像紀錄,傳達蘭嶼島上環境議題。

(藝術家 瑪拉歐斯 雅美(達悟)族:
所謂的社群媒體當紅,同時原住民也在這個社群媒體的過程獲得了救贖,我們就是一個報導我們自己人的角色,在這個影片裡面可以看到,蘭嶼隊長呈現蘭嶼的海漂垃圾海廢,然後去呈現蘭嶼的核廢料的困境。)

透過三位藝術家作品說故事,策展人希望更多民眾注意到海洋島嶼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