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連接了家與世界的兩端,一座橋為的不只是交通上的需求與便利,同時也乘載著許多人的希望,在部落耕種的農夫需要道路才能將成果送出,為的是養活一家人。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族群,需要遠赴他鄉學習,尋找未來的無限可能。患有重症疾病的患者,需要安全可靠的道路,可以定期到山下拿藥回診。2017年4月才通車的「明霸克露橋」,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在8月6日的豪雨事件被玉穗溪的土石泥流沖毀。8月25日搶通便道,通行19天後,9月12日下午碰上3波土石流,再度被淹沒。對此,甲仙工務段長就表示,希望能趕在周五前搶通。這一條連接桃源區後山對外的重要橋梁,代表著南橫公路3個部落對外的唯一通道,如今天災再度發生,也讓我們看見當地布農族人渴望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同時讓我們也看到從台東那一端及外界的善心進到部落,給部落支持的力量,對於道路未來的樣貌,透過各方的努力與對話,相信不久的將來可以找到一條穩固鏈結部落的橋梁。
2009年八八風災導致南橫公路柔腸寸斷,也造成高雄與台東的交通中斷長達12年,原本有望在今年2021年底通車,但就在今年8月6號的一場豪雨事件,沖走了才啟用4年的明霸克露橋,也阻絕了族人一條平安回家的道路。
世代務農的復興里布農族人,談到這次水災,幸好有台東利稻的族人送來生活物資。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 Ibi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Ibi Bunun
非常感謝他們可以把豬送到我們這邊,讓我們可以解決我們民生物品的問題)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Bunun
好像是兩個布農族(成為)一個鄉,他們的確給的物資很好。)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 Makili Isbabanal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Makili Isbabanal Bunun
會影響一些學校的,比如說要辦一些事情啊,對,就沒有辦法下山,或是要郵寄一些證明的文件,我也沒有辦法去做到。)
農產品失去了通路,就算想要採收也沒有辦法,許多農民只能看著芒果放到熟透,甚至落果成為土壤的養分。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 Ibi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Ibi Bunun
出不去,現在時間已經過期了,過期了,所以芒果都掉的掉,然後就是樹上黃的也是很多啦,採收也沒有很多。剩下很少了。
這個就是黃了啊,你看,黃了,這個就是黃屁股,過熟了。
(有些過熟了,這樣就不行)
不行。
(地上這些就是太久了)
太久了,時間過期了)
如今只剩下將近一半的產量,即使如此,農民還是接受現況努力挽救。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 Ibi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Ibi Bunun
今年,本來都是十幾萬斤啦,今年可能幾萬斤而已。
(收入)差不多二、三十萬,四十萬(元),工錢還要肥料,還要農藥。就沒啦。)
(桃源區復興里居民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Bunun
因為我們這邊的農民都是靠這個,一年的收入就是靠金煌(芒果)的收入才有的,要不然今年賣不出去,可能一年整個收入都報銷了。)
(高雄市桃源區公所區長 謝英雄 布農族
kuciu
在這樣八八(風災)之後這樣一個過程,非常艱苦,比較衝擊到的就是我們的後山,三個里啦。)
(復興里居民 Ibi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Ibi Bunun
路也是斷了好幾年啦,才剛剛通四年,四年又斷了,對不對,誰知道那個路會這樣,我們本來高興說有那個橋啊,結果斷啦,斷了也沒辦法,這個也不是我們政府用的,這是天災啊。
只是期待政府幫我們重新把那個橋修復啊,這是我們的期望而已,你要叫我們到山下工作嗎?不可能啊,對不對。)
明霸克露橋,造價10億元,沒有人想到才通車短短四年多,一場大雨造成橋梁毀損,對外道路因此中斷。
(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單信瑜:
Daikaku tu masnanava 單信瑜
以現在氣候變遷趨勢來看,像這種極端降雨只會愈來愈多,過去大家都有一個想法,這些大的災害過去之後,大自然就會慢慢地恢復,可是從這幾年現象看起來,好像不是這樣,下一次很快地就來,而且比上次災害更大)
還有一條路可以越過玉穗溪到對岸,當地人俗稱為山羊路,是八八風災後所修建的農路,是連接勤和里和復興里的道路,如今也因為土石多處崩塌無法通行。
(桃源區勤和里居民 杜水秋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杜水秋 Bunun
就是上方有落石、落土,擋到這個公路,產業道路,把這個清掉,農人就可以經過啦,農人就可以載芒果高高興興經過啦。)
(交通部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 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正偉
公所這邊當然就是被很多的鄉親這邊,說一定要叫他們來搶修這條道路,它太危險了,現在的狀況太危險了,它的土石流爆發的時間,你根本無法預料,因為我們現在公路總局的監看點就是在監看那個位置,那個位置距離河口速度的反應時間是兩分鐘,如果你在那個點工作的話,你連10秒都沒有,你怎麼去反應土石流的時間呢?)
明霸克露橋剛好位在玉穗溪與荖濃溪的連接處,土石破碎的地理環境,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施工必須得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完成。
(交通部公路總局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正偉
那流籠的部分,他們要建在那個位置是OK,但是不是現在,不是立即那麼快要做,因為他們還要設計、發包,這個部分,大概兩個月過後,設計、發包、標好了,天氣也穩定了來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高雄市桃源區公所經建課 課長 柯志聰 布農族
Liskadaas mumu 柯志聰 Bunun
應該是這一塊,我們是這樣拉(線),拉這一塊,因為上面有一個轉彎處是平台,但我們還要過去,假如這幾天通車,我們請顧問公司去看對面可不可以(設立)
(交通部公路總局 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
Liskadaas kadadaan tu mumu 陳正偉
那吊橋我也是覺得非常必要去做,因為前面的明霸克露橋這個路段,老實說,明霸克露橋什麼時候會流失掉,我不敢跟各位保證,因為荖濃溪的狀況如果前面的玉穗溪堵塞了,荖濃溪勢必會往上抬,往上抬就會造成明霸克露橋的一個損壞,所以,吊橋的部分是建議相關單位應該要來努力辦這個部分,當作前面我們勤和到復興便道沒有辦法行走時候的一個備援方案。當然,做吊橋只能通小車,至少可以維生的道路。)
(行政院長 蘇貞昌
Lavias Singcing'in 蘇貞昌
這個已經不能用原來的資料,原來的態度,面對過往的天災應對方式,這一點,我特別要請內政部,請消防署長,整個要重新盤點。 )
經過連日來的搶修,明霸克露橋便道終於搶通,大家懷抱著許多天等待的心情,路終於通了。
(農民 謝先生 布農族:
Munhuhuma tu bunun 謝先生 Bunun
因為豬很久沒有吃飼料了
都是吃素食葉子』)
另外9月準備開學,學生也正打包行李,替開學做準備。
(學生 池同學 布農族:
isnavanang tu uvaaz 池同學 Bunun
先回學校在學校練習住在學校)
農民搶在道路開通第一天把最後一批採收的芒果,交由農產運輸公司運到全台各地。
(復興里居民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Bunun
大約(8月)19、20(號)在這個東部通(行)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採。
老闆還要幫我們找一些看看有沒有人要收,因為我們本來是要運出去到行口,就是要賣到大陸、新加坡,現在不行了,現在就是要運到台灣(各地)。)
(收購業者
Mababaliv kanavas tu bunun
今年我這邊大概也差不多20萬斤
記者:去年呢?
去年大概40萬斤以上)
(復興里居民 Buni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Buni Bunun
路還是比較重要啦,因為如果路這樣子的話,對於我們的小朋友、或者是我們的那個一些產物都有很嚴重的影響呢,我們生活的步調也會因為路不好才會亂掉。)
引頸期盼,專家學者、施工單位、當地族人、行政單位還需要多方協調溝通,順應自然才能找出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勤和里居民 杜水秋 布農族
TakiBibiu tu bunun 杜水秋 Bunun
還要再加上在地人實際的經驗跟生活,去幻想它可能有多大的災難,不然你看浪費那個錢開路,也遭到人家生命的喪失。)
一條路象徵著希望,連結著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們以及祖先的共同記憶,即使面對挑戰也要勇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