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就會讓人想要泡溫泉,不過民眾要注意了,泡湯不能泡太久,最多20分鐘就要起身,並且要補充水分,也要避免吃飽飯後馬上泡湯;另外,醫師也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適合泡湯,可以用足湯方式替代,若真的想要泡湯,建議需要有人陪同。
入冬之後東北季風、冷氣團接力報到,又是泡湯的好時機,原鄉湯泉、野溪溫泉,還有經濟實惠的足湯,也成了不少民眾的選擇。
(民眾 謝女士:
很好啊,舒服啊,血液循環好啊,就比較不會(罹患)三高,泡全身要錢啊,這個(足湯)沒有要錢啊。)
不過泡湯也是有講究,除了針對養顏美容、促進新陳代謝而選擇不同湯種之外,國健署也建議泡湯6要項,短時間、慢起身、多喝水、避飯後、看水溫、揪團去,其中水溫跟時間的掌握尤為重要。
(溫泉業者 鄭先生:
間隔10到15分鐘要自己起來休息休息,如果是比較年長者就水溫不要太高,水位也不要太高這樣,盡量不要超(高)過心臟。)
(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盧明泉:
泡湯前希望是在吃飽的狀況下,但是也不能在吃飽後馬上泡,需要休息個半小時再泡,泡澡的溫度希望在40度以下。)
泡湯暖身雖好,不過也要注意身體狀況,醫生也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要泡湯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
(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盧明泉:
建議上是盡量避免泡湯,那如果他們真的很想泡湯的話,就可以建議用足泡的方式,或者是擦拭的方式去做一個替代的方法,那如果很想做全身性的泡湯的話,旁邊一定要有隨同陪伴的人在旁邊。)
醫生也提醒從湯泉起身時,由於血壓太低、血管放鬆的狀況,太快起來可能出現眩暈、甚至暈倒的狀況,所以不要馬上起身,讓身體稍微適應之後再離開湯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