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2
記者
zemzem(古聖典) 台東市

過動症伴隨注意力不足 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小孩是好動還是過動,許多家經常分不清楚!因此延誤治療,影響了孩子腦部的發展,對此專業醫師就指出,孩子若是經常出現行為衝動、好動,同時又伴隨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就建議家長盡快帶孩子接受檢查,尤其小學階段是黃金治療期,若是耽誤治療,嚴重可能會引起憂鬱、焦慮等症狀,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

一下跑、一下跳,這裡摸一下、那裡也要碰一下,無論如何小朋友就是靜不下來,這個時候家長或許會認為孩子只是調皮,但很可能小朋友是罹患了過動症,若沒有獲得適當治療,嚴重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那家長到底要該如何來判斷,孩子究竟是調皮還是罹患過動症呢?

(台東馬偕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莫嘉敏:
過動症常常會伴隨注意力不足,你發現他除了過動之外,有伴隨常常分心,常常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然後你怎麼講你怎麼教,好像都教不來。)

過動症除了是孩子行為表現衝動、好動,經常無法靜下來做事,同時也伴隨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像是經常忘東忘西、遺失物品,或是沒辦法完成作業或家事等,若孩子同時出現以上徵狀,就要注意是否罹患了ADHD,也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而患者通常是因為腦部發展異常,或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所引起。醫師表示4-6歲的過動症孩童,主要以行為治療為主,6歲以後才建議配合藥物控制。

(台東馬偕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莫嘉敏:
這個過動症其實在醫學上面沒有辦法用抽血,或者是用腦部去電腦斷層去看他是不是過動症,所以家長真的必須要把孩子帶來診間。)

依據衛福部統計,過動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5-7%,以6-18歲的學童為主,尤其小學階段是黃金治療期,若家長輕忽或擔心孩子遭受排擠而不願面對,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甚至會出現憂鬱、焦慮及反社會行為,呼籲有徵狀時盡早尋求醫師評估,即早治療就能獲得良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