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是台東南迴盛事的「南方草草節」首度舉辦「南方藝術獎」,以木雕為題,邀集台東各部落藝術家一同響應,2位獲獎者皆以真實的生命故事,呈現排灣族的文化傳承。
「南方藝術獎」2件獲獎木雕作品,在台東市伊塔原旅大廳靜靜佇立,卻訴說著濃厚的情感與文化。排灣族木雕工藝師張威光(Ljuwa tzudjui):「只要是帶我去山上,我爸爸他一定會叫我走在前面,那個山豬打開嘴巴,就是我爸爸在跟我講話,說『你慢慢走,注意安全。』」父親是已故的知名木雕師,張威光在父親驟逝後返鄉傳承工藝,他用山豬象徵父與子,刻進情感與記憶,作品中勾勒紅線的葉子,是他歸根的血脈。張威光:「這個就代表我的血,因為我所流出來的血,永遠都是家鄉的血液,這個,落葉歸根。」另一位獲獎藝術家古勒勒‧伐基尚(Kuljelje Vatjesan),以排灣族傳說為靈感,雕出神與貴族的婚禮,而底座的蝸牛、南瓜葉,則記錄去年發生在部落的「小米粽中毒案」。古勒勒‧伐基尚:「可能10年、20年後,再來講這件作品的時候,我最起碼還知道在那個年代裡面,有發生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我的部落。」活動創辦人武撒恩說,希望透過南方藝術獎,讓更多人理解原民文化與美學。武撒恩:「我們其實是沒有文字,所以不管是編織、雕刻,或是身體上的紋身,其實那都是我們說歷史,或者傳說故事的媒介。」
南方藝術獎透過木雕創作,展現原民藝術家的生命經驗,也讓文化在作品中傳承延續。
(記者Tuwana台東市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