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文學獎最高殊榮之稱的金典獎,今天(13)舉行頒獎典禮,而原民新銳作家程廷Apyang,是以著作"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在報名的235部作品當中,拿下台灣文學獎最佳新人獎"蓓蕾獎"。
以不分文類評選、鼓勵文學創意聞名的"台灣文學獎金典獎"13號隆重舉行。雖然今年處於疫情艱辛時刻,卻不阻撓作者投入寫作,甚至讓今年的金典獎投稿數量創歷屆新高,共有235部作品角逐,而作者年齡層更是橫跨20到80歲。而卑南族作家馬翊航以山地話/珊蒂化入圍今年的金典獎,另外,來自花蓮萬榮支亞干部落太魯閣族的程廷Apyang,更是拿下台灣文學獎的最佳新人獎,"蓓蕾獎"。
(台灣文學館長 蘇碩斌:
我們在學習,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報導文學,看到了流行歌手,看到了通俗文學,在這幾年都已經進到了,得獎的桂冠行列,所以我覺得,我們把文學的界線打開,吸引它的力量)
而獲得今年蓓蕾獎的程廷,其實從小就在都市長大,研究所畢業後開始回到自己部落,將近五、六年時間慢慢從生活當中認識自己族人、部落跟文化,現在已經成為部落公共事務的重要幹部。
(蓓蕾獎獲獎者 Apyang Imiq(程廷) 太魯閣族:
我喜歡回部落的每一天,都好像在學習的感覺,這是我在這本書裡面最深刻的經驗,其實我們要學習部落的事情,即使是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漸漸地好轉,但其實你還是需要要用力一點)
程廷書寫了部落歷史跟家鄉的故事,並藉由勞動過程,漸漸地深耕自己的部落,把過程透過樸質的文字書寫出來。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 陳素芳:
看到馬翊航的作品的時候,看到他引用(程廷)的文章,我就很感動,我就覺得我一定要認識這個作家,新的作家裡面,原民作家的特色會很強,如果他寫得好的話,它會比別人更強,有一種很好的文字訓練,但是他更忠於自己的生活,我覺得他這個是優勢)
程廷表示,未來想嘗試寫小說,但不會放棄繼續撰寫自己的家鄉,更希望鼓勵更多的年輕人,不管有沒有回到部落,都可嘗試著跟自己土地連結,相信這個過程會感動到每一個人,透過興趣,轉化成一朵朵的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