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0
記者
Kimliyan(陸萱) / Batu(戴亞盛) 台北市

原文會攜手輔大織品 合作打造服飾新美學

服裝是人類的第二層皮膚,更可以透過衣服來強化族群的識別度。今天(30)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就和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進行簽約,要透過產學合作,讓原民台的新聞主播和主持人,穿上以傳統為基底的創新服飾,展現族群媒體的視覺特色。

除了聲音、族語之外,原住民族電視台還能用什麼方式展現原住民族的主體性?30號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和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簽約合作,要讓新聞主播和主持人,透過產學合作,以傳統創新的服飾,展現族群頻道的視覺特色。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 何兆華:
同學可以一方面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那裡得到一種自尊和驕傲,然後另外一個地方是,他可以重新創造,最重要的是把現代原住民的精神,重新地運用時尚的方式,推展出去的時候,我覺得它可以讓國際看見)

(原文會董事長 瑪拉歐斯 雅美(達悟)族:
我們這次跟輔大來做,更深而且更緊密地合作,讓今年度開始原民台的頻道,原民台的相關活動,在視覺上服飾這件事情,就可以帶出來很多,原住民的美學)

服裝是人類的第二層皮膚,就要來看到,這兩位分別是排灣族和太魯閣族的新銳設計師,分別將巫覡文化和家人團聚烤火的情感流動,展現在服裝設計中。

(新稅設計師 Kadruy (何牧穎) 排灣族:
主要就是兩個元素,我們原住民排灣族的女巫(巫覡)文化,再來就是日本蘿莉塔的服飾風格,像是披肩的元素,然後還有以黑為主,旁邊岔開紅的元素)

(新稅設計師 周俊 太魯閣族:
這次的衣服想要透過,餘燼呈現 表達我跟家人之間的,一些情感上有像火,一樣旺盛的熱絡,也有像火燒完後的餘燼,平淡跟平靜)

他們未來也將和其他設計師,一起設計族群媒體主播的服裝。而織品學系的創辦人羅麥瑞修女,表示從一開始的織品蒐集到典藏,未來跟媒體合作後,更能達到文化永續傳承。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創辦人 羅麥瑞:
要往平台的方向走,我就覺得跟永續發展,這樣的一個精神非常配合,不只是一個環保,也是一個文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