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台南的族語環境更優化,台南原民會推行《墩苗員培育計畫》,透過一年的課程和考試訓練,終於在昨天(25)誕生出首屆的畢業生。
族語敦苗員把台下的長官、老師都當成幼兒園的小朋友,用自己手作的教材和遊戲,來教導簡單的族語單詞。為了讓族語從小扎根,台南市原民會執行《墩苗員培育計畫》,邀集具有教育相關科系背景,和具有中級族語認證的族人,透過一整年的免費課程和考試,培育成為族語教學者。而通過資格考核的6位首屆畢業生,也將成果呈現給大家看。
(族語墩苗員 Loco (楊姿敏) 阿美族:
因為這個部分還是回歸到教育的部分,就是要怎麼要去教育所謂的下一代,那我覺得這個部分的領域,確實是我們以前我自己完全沒有經歷過的,所以算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嘗試,然後也是新的學習。)
(族語墩苗員 Umin (胡喻媖) 泰雅族:
我算是在台南,就是都市原住民,那我們泰雅族在這一塊的資訊跟語言可能比較少,然後我本身有三個小孩,我希望可以藉由這個活動,然後把我的族語就是更精進的傳承下去。)
而培育出來的墩苗員之後也會進入到幼兒園,台南原民會就表示未來會朝著與專職族語教師同等的福利政策來努力,讓墩苗員能無後顧之憂地擔起族語傳承的工作。
(台南市原民會主委 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 排灣族:
我們希望墩苗員,他們能夠經過培育之後,我們繼續加強他的族語之後,他們族語能夠達到中高級、高級這樣子的程度進到班上,那我們就用市府的經費,讓他們可以像現行的專職族語老師的狀況,可以(在)課程上面,可以滿足他們生活上面的需求。)
台南原民會期待,這些具有傳承使命的的墩苗員能夠成為全民原教和族語教學的種子,持續專研自己,並用族語和教育專業把語言傳承,讓原住民文化深根在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