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花蓮縣府及部落協力興建的太巴塱青年會所Soraratan,原本預計去年即將完工,但因為行政程序未完備因此延誤,沒想到事先採集的天然素材部分也毀損。縣府表示,建築執照已經取得,重新動工後預計將在3月底完工。
消失70多年的太巴塱部落傳統會所Soraratan,在去年8月曾舉行動工祈福儀式,同時也是全台唯一有特殊建築執照,並且依照傳統工法興建的傳統建物,但是5個月過去目前僅完成立柱階段。
依照傳統工法,傳統會所一個月內就能完成,但是建築執照卻從8月拖延到11月才取得,使得工程進度只能停擺。再加上礙於現行法規以及行政流程的限制,必須調整施作進度,讓部落耆老感到不滿,要求縣府積極改善。
(太巴塱部落傳統領袖 Lafi Payo (楊德成) 阿美族:
改來改去,好像做玩具一樣,我要怎麼交代部落呢,還好我們部落一直尊重,直到現在哪裡有(興建)有結果嗎?本來很順的。)
(太巴塱傳統會所興建工程材料採集專案經理 吳顯堂:
第一個要去挑戰永久建照的傳統建築物,現在的法規比較是針對現代建築部分,並沒有完整的包含到部落技藝部分,我覺得這會是要需要磨合期。)
歷經多個月的放置,許多木料都已經腐壞甚至遭到蟲蛀,因此不堪使用。後續經過協調,縣府表示先請工班開始進場施作,損壞材料同時進行更換。
(花縣府原行處部落經建科技士 施嘉勇:
我們這次是請建築師取得建照,建照是11月的時候取得,我們取得之後,還有一些程序要做,因為有一些是天候或者非人為因素,我們都會依照部落提出來的需求,不行的部分,材料需要更換,我們會依照部落提出來的意見,去做材料的更換。)
(太巴塱傳統會所興建工程材料採集專案經理 吳顯堂:
請部落這邊先蓋完,蓋完再去做檢驗,然後看哪裡有問題再抽出來,那長輩聽了,他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不應該這樣子,為什麼不在前面,就把有問題的挑出來,而是要等到事後,那就請他白紙黑字,寫在會議記錄裡面,去跟部落長輩討論,再把部落的意見回饋給原行處跟潘建築師。)
經過協商,施作工班將在春節過後進場施作,預計3月底完工。而在這次工程中也再度凸顯現代法規遇上原民傳統建築相互牴觸的困境,至於未來將要如何修訂法規,讓傳統工法在合法樣態中永續下去,也考驗政府的行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