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記者
Eleng Kazangiljan/林柏宏 編譯

美原民配合遷村計畫 最擔憂文化無以為繼

看著水面下的家園,細數這片土地上的回憶,對於Chris Brunet來說,這是一個艱難難過的時刻,因為他將要打包一生的家當,離開他唯一的家。即便再不捨,搬家是勢在必行了,位於路易斯安那州 Isle de Jean Charles的家園,除了常受颶風淹水之苦以外,因為氣候變遷導致陸地被侵蝕、海平面上升,海岸線不斷倒退。

(當地族人Chris Brunet   Choctaw族
這裡對我來說,是我的開放空間,這裡是我開放的場域 ,這是我所歸屬的地方,是我感覺像家的地方,而那裡,我知道我要搬到那邊,但是到那裡就不一樣了。)

目前這座狹長的島嶼,只剩下原本面積的2%,其餘已經淹沒在墨西哥灣的海水底下。Brunet和其他三十幾個 Biloxi-Chitimacha-Choctaw族的家庭,要集體被迫遷離家園。

2016年遷村計畫中,住房和都市發展部門,提供島上族人總共4800萬元美金,相當於台幣134億元的金額,讓族人遷移至占地207公頃的前製糖場居住。但是族人擔心,部落的傳統文化也會隨著離開土地,而失根枯萎。

(當地族人 Chris Brunet     Choctaw族
對我們來說,這次進行的遷村格外敏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要從以前的家搬離,或者說永遠的家,這是一種強烈的歸屬感。)

族人未來該如何在新家園中,建立符合文化妥適性的生活,延續文化命脈,恐怕是政府和部落族人要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