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onoho部落在文獻記載被稱為「萬斗籠社」,布農族的朋友又稱我們是「內本鹿」人,但部落的人們都自稱'Oponoho,直到搬遷至現在的高雄市茂林區萬山部落時,被稱為萬山族人,最後又被歸納為魯凱族人。
部落經歷不斷的演變及地理環境影響,茂林區三個部落的語言無法溝通,開始意識到部落語言流失的危機,我是萬山的人身上流著古萬山人的血,不希望我的語言在我這一代就消失。
萬山部落 新郎迎新娘往會場 圍舞
(青年會 金韋夆:
asavasavahe 'Oponoho 金韋夆 Rokai
我會聽的比較多 可是不太會說。)
(青年會長 林清隆
asavasavahe kaicio 'Oponoho 林清隆 Rokai
我現在在台南台積電,就是做扳鐵的工作,也有跟我們一起工作的長輩,也是很少用母語溝通。)
(萬山里長 鄭善雄:
'Oponoho songciyo 鄭善雄
現在真正會講以前我們,原來Oponoho的話,現在是2 30個左右,就是因為現在年輕人本來就不會講,而且又離開部落到外面工作,常常沒有跟族人接觸,所以他不是不喜歡講Oponoho的話,而是因為離開自己的環境這裡,沒有人跟他對話。)
在日據時期, 萬山部落原居在在海拔1475公尺偏東北的麻里山下,時名為「萬斗蘭社」, 族人稱為「歐布諾伙」, " Oponoho "意思指來自旭日東升之地的人,這是Oponoho萬山部落名稱的由來。
(部落領袖 呂一平:
ta'ecengevaha 呂一平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Oponoho族,就只有我們這一個Oponoho族,如果別的族群見到我們的時候,都非常尊敬我們,在這世上族群中,還有Oponoho這個族群。)
(理事長 范武吉
lisecang 范武吉
我們真正的名子叫做Oponpoh,我們文化跟其他霧台的路魯凱是百分之九十幾都不同,那個語言我們沒有辦法溝通。所以我們目前在Oponpoho部落來講,是一個瀕危的一個語言。)
舊萬山仍保有完整的石板屋聚落,並蘊藏神祕的三級古蹟萬山岩雕群,由於道路險峻,日軍曾經在1922年投下炸彈,迫使族人降服,而後在民國45年,經由政府將族人集體遷村到現在的萬山部落。
(萬山部落耆老 盧義堂:
'Oponoho takahodhangenga 盧義堂
民國22年,日本人來萬山部落,一直待到我讀到三年級的時候,台灣光復日本人就離開。)
萬山部落介於,茂林部落與多納部落之間,位在東南方支稜 濁口溪北岸,以及坡度50度的山坡上,目前總人口數大約有400多人,3個部落統稱魯凱族,但卻各自發展不同的語言,就人類學的觀點來說相當罕見。
(萬山里長 鄭善雄:
'Oponoho songciyo 鄭善雄
現在我們到這邊是新的部落,以前是舊萬山,因為環境造成交通的問題,那時候46年那個時候,我們就遷移到這裡,然後那時候有的遷移到布農就是寶山 二集團 藤枝。)
目前部落的常住人口數大約400多人,多數居民大多數向外都市發展,學子也在外就學,留在部落的學生多數為隔代教養,部落文化面臨很大的衝擊,族人回鄉參加族人婚宴,為舞穿著傳統服飾,口裡卻唱著國語歌曲,加上鄰近茂林和多納兩個部落的語言及習俗也不相同,彼此溝通雙方使用國語,促使,萬山語的流失更加嚴重。
(萬山里長 鄭善雄:
'Oponoho songciyo 鄭善雄
現在會講原來Oponoho的話,現在應該剩下2、30個左右啦,其他都是比較年長的啦。)
(萬山部落耆老 盧義堂:
'Oponoho takahodhangenga 盧義堂
現在部落的孩子們,不太會說母語了,因為你們現在說的族語,好像是跳躍式的,講的不夠完整,像洩了氣一樣。)
(萬山部落耆老 范桂花:
'Oponoho kahodhange 范桂花
原本會說族語 但到了都市,就聽不懂我說什麼話了。)
老師 vs.小朋友 教族語數字
Oponoho語言之所以嚴重流失,除了部落傳統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模式,遭受現代文化的衝擊之外,主要還是學習族語的環境面臨許多困難, 部落青壯年有9成的人口都在外就業,在地學生也缺乏學習族語的機會,部落的老弱婦孺?也被迫學國語,才能與孫子溝通。
(萬山部落耆老 盧義堂:
會那樣的原因,是很多族人從小就生長在市區讀書,在都市的生活及學習環境,至少要待到高中畢業,這一段很長的時間,你們說的母語聽起來不夠完整,表達上也不夠清楚。)
(理事長 范武吉:
目前在外我們萬山來講,因為外流情況很嚴重、所以呢在使用語言方面,有分一個階層,有高齡層耆老方面,他們在這個語言互動方面就比較會有一個溝通,會用自己的語言。)
部落家常在都會區謀生,也擔心孩子因為學族語,影響到學校的課業。
(民眾 顏惠美:
不會啊 不會,因為學族語而擔心孩子的課業落後,孩子們至少要知道我是誰,哪裡的人,說道萬山部落的時候,也要知道自己的根是萬山人,至少基本要知道,絕對不會耽誤到功課啦,沒有啦。)
(店家 戴玉梅:
女兒是很想學習自己的族語,我們做父母親,也很努力的教他 鼓勵他,希望她會說Oponoho語。)
根據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以及國內語言學者的調查,在臺灣原住民族語中,被列為「瀕危語言」有9種,「極度危險」語言有5種,以及「嚴重危險」語言有3種,這3種語言竟然都是茂林區魯凱族3個部落的語言。
(理事長 范武吉:
像我這種中生年代的,因為在早期沒有在實行這個語言方面的交流,我們也是到外面去讀書工作,所以在使用語言方面,也是沒有說很多,所以像我這個中生年代的 大概會使用語言的方式,會自己用自己的文化語言,大概也只有5成的能力。)
(部落領袖 呂一平:
最近觀察我們萬山的現象,確實發現孩子們很有心,想要學習我們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沒辦法做到,反而國語講得比較多,或其他語言,我心裡就想,這樣下去我們不就會滅亡嗎。)
被聯合國列為「嚴重危險」的Opnoho語言,引起族人危機意識,紛紛加入推動搶救瀕危語言的行列,部落協會肩負振興族語的計畫,退休牧師擔任師徒制的族語教師,部落以自立救己成立搶救組織,並向行政院原民會申請要成立一個推動「嚴重危險」語言的計畫案。
(理事長 范武吉:
我們原民會也同意,所以從107年開始,一直慢慢的執行這項計畫案的內容, 然後一直到109年,也就是去年開始,才正式把這個瀕危計畫案列入到我們協會,讓我們協會去承辦。)
(部落領袖 呂一平:
所以現在我在部落後,看到子孫們這樣變化,心裡非常擔心憂慮,我們會從語言滅亡,所以我心想一起嘗試來推動,傳授我們知道的所瞭解的,藉由我的年齡傳承語言,給我們的子孫們,我雖不自量力,但我有決心是要傳授,我們Oponoho的語言。)
(族語老師 梁景龍:
在部落語言停滯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怎麼樣讓孩子們及子子孫孫,延續我們萬山的語言工作,我就承接師徒制這個計畫工作。)
梁老師與金同學 族語師徒制練習族語
行政院原民會為了保存瀕危的Oponoho語言,依據「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畫」,而訂定了搶救計畫,並成立「搶救魯凱族萬山語保存與發展推動小組」,並採取師徒制來學習族語。
(族語老師 梁景龍:
萬山語是很難教的一份工作,目前我的學生只有一位,我的媳婦Dhedhese,我們從基本的生活話開始教起,她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不太會,就連聽說也不太會,但現在起會說一兩句。)
(金宇珊:
我會想學習萬山語,是因為以後想要進入教職場當族語教師,我本身讀教育系,我覺得我們的語言很特別,很希望它可以傳承下去,希望可以回到部落教族語,學校也可以教族語。)
語言是反應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生活方式與價值判斷,呈現獨有的民族象徵。失去語言,文化也會逐漸流失,語言的流失,也等同民族的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