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記者
Cemedas(江子芊)/tjivuluwan(孫政賢) 基隆市

基隆原民文化館 展"巴賽人在雞籠400年"畫展

台灣的東北角基隆,曾經有一支擅長貿易的民族,他們是巴賽族。基隆市原民文化會館九月1號展出「巴賽人在雞籠 穿梭台灣400年」畫展,透過畫家姚開陽針對西班牙文獻的爬梳,並用畫作創作帶領觀眾重返十七世紀的基隆,認識巴賽族人。

(策展解說員 高佩怡 阿美族:
(希望)以海洋的中心,而不是大陸的邊陲,創造台灣文創跟文藝產業珍貴的價值。)

原本姚開陽只是想把西班牙在台灣基隆、和平島留下的文獻紀錄透過畫作呈現出來,沒想到卻意外地發現巴賽族人,在十七世紀的台灣基隆扮演著重要的貿易角色。

(畫家 姚開陽:
尤其是基隆的巴賽人是不從事農耕的,他(巴賽人)只從事交易跟做工藝,屬於在產業上來講比較,獲利是比較高的,他(巴賽人)不從事農耕,那這個精神其實在東方來講是比較特殊的,建立建構了一個,島內的一個經銷的一個系統,所以這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

根據西班牙文獻記載,巴賽族人擅於交易,並且擁有語言天賦與各地往來人士進行貿易,不只如此,巴賽族人貿易路線甚至是到台灣的東海岸。

(畫家 姚開陽:
他們(巴賽族)並沒有像現有的這些原住民族,他有一個中心,或是有一個地點,或是有一個原鄉,巴賽族現在找不到他的原鄉,那這個就很難去凝聚,但是我是覺得這個是值得努力的,他畢竟巴賽族人,在整個台灣原住民族社會當中,這是很獨特的一支。)

《巴賽人在雞籠 穿梭台灣400年》畫展將在基隆原民文化會館展到11月30號,將西班牙人對巴賽族人400年的紀錄,用畫作證明巴賽族人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