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
記者
Cemedas(江子芊) / 許家榮 台北市

藉槌球運動凝聚都會原民 北市原槌球協會成立

不分老中青,台北市原住民族槌球發展協會在內湖文心公園跳著舞,歡慶成立大會。

(台北市原住民族槌球發展協會理事長 Ofad Kacaw(陳金龍) 阿美族:
能夠成立自己的原住民的一個團體,讓我們不要一直靠著這個另外的組織,我們未來我們也會常常辦活動,我們用我們自己原住民的,
北北基 這個三個縣市,或是從台中以北到基隆,我們都可以辦,這個是我們的理想。)

球隊原本是在台北市槌球聯合會組織下的一個球隊,在去年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拿下好成績,便激起族人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原住民族的槌球運動組織,進而成立了協會。而阿美族的青年張孟凡,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槌球這一項運動。然而在台灣,槌球運動偏中高齡以上,所以協會成員多為中壯年以及老年人,對於需要使用電腦的部分非常需要協助,而張孟繁就希望自己的加入,能為原民文化以及原民長輩多盡一份心力。 

(台北市原住民族槌球發展協會總幹事 Dongi' Siwyin(張孟凡) 阿美族:
但我也是很努力地,希望是說不管是在族語也好,或者是槌球運動也好,我希望是說對原住民有更深的一些幫忙,或者是說 希望他們能夠身體健康,然後可以活到老學到老這樣子,做這些相關於原住民活動的時候,然後我自己能夠更了解我自己的族群。)

(台北市原住民族槌球發展協會會員 Panay Fotol(陳政齊) 阿美族:
其實在這一個地方,你會跟老人學到很多智慧,包括他們在都市,年輕的時候來打拼的時候,他們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然後包括說我們年輕人,是怎麼在這個都市生活中,發展一個出我們想要,不一定是要回鄉,我們也可以在這個都市中心裡面,發展我們一個原住民的部落。)

在都會區,有很多大大、小小,甚至沒有成立的原民組織,沒有機會曝光或是沒有一個管道可以讓自己被看見,也很需要原民青年的加入。而台北市原住民族槌球發展協會就希望藉著槌球運動,凝聚在台北市的族人,無論是哪一族,都有一個家可以像回到部落一樣,擁有歸屬感,未來也期待成立各族群的槌球分隊,共同推廣適合老中青的槌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