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記者
Kimliyan Masikadr(陸萱)/Iku lo'oh(張治平) 台北市

"部落小鷹回娘家" 原民業者分享經驗相互交流

(輔導業者 Yuli 阿美族:
做有機當然是很辛苦,但我們有堅持。)

在創業這條路上,堅持的信念,宛如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辛勤耕耘累積,果實總有遍地開花的一天。在''部落小鷹回娘家''中,Yuli是花蓮縣第一位種植有機米的業者,同期種稻的農民,水稻田常遭金寶螺侵害,造成稻作生長環境不佳,但她卻有自己的一套解方。

(輔導業者 Yuli 阿美族:
那時候我們就想說用養鴨這種方式,就開始我們就 那時候是在前4年前,那也是我們運作10幾年,4年前才想到用這種方法,我們就開始養鴨。)

她說,一片7、8公頃的稻田,省去大量人力成本,讓鴨群在田間吃金寶螺,不但降低支出成本,而稻田生態已明顯改善。而另外一位族人因著扶植產業聚落計畫,在專家學者指導下,豐富釀酒文化所產生的經濟價值。

(輔導業者 Dopoh(徐正宗) 阿美族:
老師 學者 專家來教導,這不能用的東西,教導我們說可以往這個地方發展,就請一些廠商去幫我們設計這些。)

不少族人的生產水平跟技術提升,製作出有質有量的商品,但要如何推銷、增加能見度?銷售通路開發成為最大關鍵。

(原民會專案管理人 蘇涵雯:
台東它很大,原住民族散落在各個地區,我們波浪屋就是布建通路的一個據點,希望把各個原住民的店家,可以聚集在一起,我們可以告訴來觀光旅遊的觀光客,更了解他們的故事,店家也會有講解也可以讓他們,親自手做這些藝品。)

運用文化優勢,產生更多創新、創意的商業點子,原民會歷年輔導的業者們,透過交流分享創業經驗,在產業創新發想和拓展通路的扶植下,邁向產業升級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