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永遠都是我們的根,不過當回到部落看見部落人口外流、土地變賣、長輩無法耕種,而在地也沒有就業的機會時,你會做些什麼?來自新竹尖石泰雅族青年黃一峯就希望透過種樹,創造部落土地的價值,便從2015年發起《一樹一山》植樹活動,從宜蘭南澳到新竹尖石的泰雅族部落,已有超過1,700棵的台灣原生種流蘇樹,黃一峯也期待未來可以在非泰雅族的部落,種下更多的樹,讓更多人看見自己部落土地的美好。
從2015年開始,新竹尖石馬太部落的泰雅族人黃一峯發起了《一樹一山》的植樹活動,希望部落在人口外流、土地變賣、長輩無法耕種以及年輕人也沒有就業機會的情況下,用種樹的方式創造土地的價值。
(發起人 黃一峯 泰雅族:
其實當初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部落年輕人都外流,然後老年人年紀大沒辦法耕種,那在地也沒有就業的機會,所以在想說怎麼樣可以創造土地的價值,那我在想我們就可以來創造種流蘇花(樹),那流蘇花(樹)也是在我們泰雅族的復興鄉的聚落會有的一種植物,所以我就選了他,用台灣這個在這個土地上原生的植物,來作為我們部落一種植樹的花材。)
今年《一樹一山》活動邁入了第六年,從原本只有黃一峯與母親一以種樹,漸漸地有部落族人、學校、企業共同加入,讓這樣單純種樹的行動,間接影響了更多人的生命。
(參與企業主管 孫萬力:
剛好知道黃一峯先生他多年地從事一山一樹的活動,那這次我們也很榮幸地,剛好有這個機會一起來共襄盛舉,尤其是黃先生他們種的是這種台灣原生種的流蘇樹,那我想這個活動更具意義。)
(參與學生 劉其桓:
我覺得就是原住民都很關心,要跟土地有一個很好的關係,然後因為我們現在工業化很多開發,也造成很多那個土地的傷害,所以我覺得在原住民的地方,可以回饋一下這些土地,然後也可以把這裡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從自己的家鄉開始,今年黃一峯更將種樹範圍拓展到宜蘭南澳、新北烏來以及桃園復興等泰雅原鄉,他也期許未來可以到非泰雅族的部落種下台灣的原生樹種,繼續讓台灣這片土地的美好與價值,被更多人看見、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