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傘草、香蕉絲、檳榔葉鞘,這些植物在傳統工藝上大量被使用,並且運用到當代的文創商品。凱達格蘭文物館就期盼,透過展出19世紀到21世紀的工藝品,帶領民眾進一步地探索原民的知識體系、理解原民傳統工藝的重要價值。
19世紀的手持石斧、21世紀的輪傘草燈,從原民的傳統生活器具到當代的文創商品,凱達格蘭文化館透過館內典藏,以神話傳說、神聖的器物、生活的器物以及工藝材料研究四大主題,帶領民眾穿越近200年來,原民工藝的演進。
(凱達格蘭文化館策展團隊 舞賽‧古拉斯 阿美族: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工藝物件的背後,原住民的精神文化以及它的信仰,然後它為什麼可以那麼長久,而且現在看起來會更堅韌這樣,也就是說它在我們的生活面,它是很必要的,它必要不是只是一個生活用具,而是那個精神的所在,它是非常地堅硬的而且很長久的。)
展覽不只呈現16族的傳統工藝品,也展出平埔族群失傳已久的生活用品。另外,也透過當代工藝師的創作,讓大眾進一步地理解原民傳統工藝的價值。
(凱達格蘭文化館策展團隊 舞賽‧古拉斯 阿美族:
特別就是從阿美族還有泰雅族,就當代我們的文創的業者們,那他們運用了包括了輪傘草,包括了香蕉絲,包括了這個檳榔葉鞘,怎麼樣運用那個祖先流傳下來的工藝技藝,在當代能夠再說一個新的故事。)
凱達格蘭文化館《與你相遇之所-工藝之必要》展覽,將展到9月底,期待民眾隨著時代的演進,看見原民生活智慧的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