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8)正式公布全國高中生在校作息新制,明定只要不是在每天正規的上課時數中,學校都不能安排考試或補課,像是早自習或課後輔導,校方都應該要把這些時間,還給學生自主規劃,另外到校時間也延後到第一節上課前,為的是讓高中生能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
過去高中生每天早上7點半一到,就得在教室內坐定位,先從早自習開始,小考、補課樣樣來,傍晚5點下課後,甚至還要進補習班全力衝刺,長年下來,導致台灣學生壓力大、睡眠少,學習力大幅降低。經過民眾去年發起網路倡議,推動教育部修訂高中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如今終於拍板定案。
(國教署長 彭富源:
學生在上午第一節課,開始上課前抵達,上課的地點就可以了)
除了延後到校時間,每周全校集會活動,從一周兩天減少到最多一天,空出來的時間,全給學生自主規劃,並嚴格規定,第一節上課前跟課後輔導時間,都不得對學生進行考試測驗[。
(國教署長 彭富源:
不是去講(考試)算不算成績而已,就是連考都不行,就是要讓學生,在整個學習上,真正的自主這件事,它是得到保障的)
努力為高中生騰出更多自主運用空間,就是為了大改過去升學壓力下,學生休息過少的困境。而這套變革,預計在今年八月正式上路。[[CG3實IN]]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呼籲,教育部除了好好研議配套措施,特別要對私校進行全面溝通,落實政策美意[[CG3實out]]。
(教育部國教署學安組長 黃瀞儀:
基本上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的規範不分,公私立學校之分,其實我們都應該讓這些孩子,享有他的休息權跟,所謂的健康的權利,這個也是我們課綱所在意的,也是我們這一次,總綱修訂的特點)
也因為私校偏重升學導向,教育部新制希望降低考試壓力,多少會為教學現場帶來衝擊。但國教署呼籲,不應過度下放家長期盼,忽視學生真正需求,期盼透過新課綱與學生在校作息的連動改變,讓每位高中生的身心靈,能因此適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