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 daan qmraq kklawa rnaaw Skangki ka bhni pnaah Ijiput
來看到一種鳥喙像鐮刀的埃及聖䴉,40年前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逃逸後,開始在台灣野外繁衍,環境適應力極佳而且沒有天敵,族群量逐年增長,危及台灣原有生態,108年林務局啟動清除計畫,並已清除超過1萬6千多隻,不過最近在花蓮玉里地區,農民又發現20多隻埃及聖䴉的蹤跡。
(樂合部落居民 Ahok Amis
Tmpusu alang 樂合
Ahok Amis
前一陣子我曾經看過,當時我在割草,在三民地區,(看到時你認為是什麼樣的鳥),在田區裡,不曉得牠在吃什麼?(知道牠是什麼樣的鳥類嗎?)我不曉得牠是什麼鳥。)
玉里樂合部落的族人,近日在工作時發現埃及聖䴉的蹤跡,花蓮林管處2月底接獲通報後,立即組成搜查隊展開全面搜索,搜尋約30平方公里的區域。
(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 黃群策
Kklawa rnaaw klwaan Skangki
黃群策
就是剩下這9隻,其他的族群數量,我們還在其他地方追,這5天之內,其實我們除了玉里,每天出動4到5組人去追,大概10個人左右,在玉里區域來追。)
埃及聖䴉身體全白,後羽黑色,頭至頸為黑色裸皮,嘴喙為黑色,喙長且下彎,曲如鐮刀。原產於非洲及中東,40年前引進國內私人動物園展示,因意外逃逸到野外。此鳥環境適應力極佳而且沒有天敵,族群量逐年增長,威脅本土物種生存的空間。
(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 黃群策
Kklawa rnaaw klwaan Skangki
黃群策
埃及聖䴉在109年開始啟動移除,到現在目前全國已經移除1萬6千多隻,牠已經是到了一個關鍵期,數量很少的埃及聖䴉,牠一定會到處亂竄,所以這些族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牠消滅。)
林管處為了擴大追蹤,除了巡查人員外,特別協請部落獵人組成專案移除隊,務求在最短時間移除以「清零」為目標,阻止埃及聖䴉在花蓮地區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