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成立35周年,園區娜麓灣歌舞劇場,推出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樂舞製作首演《記得我》,從ravar後代子孫觀點,詮釋創世神話、社會階級創建到生老病死的生存意義。
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樂舞-《paqeneqenetju aken 記得我》,16號在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歌舞劇場首演,以ravar後代子孫的觀點,詮釋「創世神話」、「社會階級架構創建」、「人的心靈需求」等,呈現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的生存意義。
(編劇導演 蔣偉光 排灣族:
ravar是一個群體嗎?它是一個族嗎?透過我們的神話故事,從創世一直到回歸到我們所創造出來的文化裡面,來嘗試去理解這個問題。)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 曾智勇 排灣族:
我們每一支舞碼都是到部落裡面,去做田間的調查,還有跟部落的我們的耆老學習,就像今天的舞碼,剛剛在這裡唱的所有的歌,還有所有的表演都在這個地球上已經超過三千年。)
劇中包含ravar的殺豬文化禮俗、勇士舞、傳統歌謠等生活樣貌,其中大社、青山、安坡、口社四個部落族人也參與演出,族人身心靈跟文化結合,現場氣氛撼動人心。
(聖克里斯多福駐台大使 Jasmine Elise Huggins:
他們提供一個機會,去了解他們生命深層的意義及自身的獨特性,有了這樣的理解能改變彼此關係,從陌生人成為朋友,進而從朋友成為家人。)
(貝里斯駐台大使 Candice Augusta Pitts:
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對於愛的渴望,以及成為家人的渴望,銘記我們自己是誰,以及我們的祖先和歷史。)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邁入35周年,期待未來持續開創深具代表性的無形文化樂舞,讓台灣每個族群文化得以紀錄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