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記者
綜合報導

東華於蘭嶼辦工作坊 探討原民生存與環境議題

Siampuk sia Taocia palihansiap mas kasuhis mapisial tus'atan

大家對蘭嶼的印象是什麼呢?現在正是蘭嶼的旅遊旺季,想必對蘭嶼的美景並不陌生,今天從原住民族國際對話,談環境正義永續發展的視角帶大家來認識蘭嶼。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以「人之島上的環境正義:生存與永續」向北美洲原住民與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 Native American and Indigenous Studies Association,NAISA) 提案,獲該學會選為2022 年區域性研討會的舉辦國,成為全世界 8 個奬勵名額的國家中唯一獲得經費的亞洲國家,再次讓台灣原住民族議題在國際發聲。

專心地聽環境運動倡議者希婻.瑪飛洑介紹蘭嶼地景、文化、傳說故事。

希婻.瑪飛洑 馬不停蹄地帶著他們環島並分享環境不正義議題。

(環境運動倡議者 Sinan Mavivo 希婻.瑪飛洑 達悟族
Kuzakuzas kasuhis mapisial tus'atan tu bunun 希婻.瑪飛洑 Tao
要談蘭嶼核廢的歷史也是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我大概切幾個點就是,當初這個核廢料要放在蘭嶼,台灣政府的思考是,他們希望這個有毒的物質,能夠放在五公里沒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無人島,所以當時蘭嶼被界定是人口稀少,近乎於沒有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他們就把核廢料選址的地點放在蘭嶼。)

帶著在台留學生,及數個關注原住民族生態與永續發展的組織夥伴一起在蘭嶼以「人之島上的環境正義 :生存與永續」為題舉辦為期五天的工作坊。

(東華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謝若蘭 西拉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謝若蘭 Siraya
我們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一直是有做國際串聯的,所以我們也很希望能夠將一些我們在台灣的原住民族議題能夠帶進去在國際裡面討論,那這一次我們選擇的地點是在蘭嶼。是因為剛好我們希望談到一個環境正義的這樣的議題,我們在談環境正義的時候,其實跟人文,跟社會這些都不能分開的,透過這個北美洲原住民族的這個協會,然後做一個國際的工作坊,這個工作坊其實因為年會過去兩年,因為疫情都停辦了,那今年他們就希望說在全球各個區域。有一些機會然後實體的,因為在原住民裡面還是覺得那個實體的對話跟接觸很重要,我們台灣的這個團隊是唯一的一個亞洲團隊,我們也會在國際上去探討有關原住民關注的永續發展的議題。)

(訪問學人副教授 Dana Powell
Daikaku tu masnanava Dana Powell
我們現在就坐在,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附近 ,看到這樣的場景 我很難過,但同時我也覺得不意外,為什麼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這是全球化的型態,也就是對原住民族的環境不正義,這通常是由遷佔者國家帶領,由國家政府或私人企業,從原住民族人的生活方式獲益,從原住民族的領土獲益,所以這真的不令人意外,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相同型態,發生在世界許多地方,當我現在坐著 在蘭嶼這裡,我想到的是我朋友,他來自Skull Valley Goshute部落,靠近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外側,Skull Valley Goshute部落也非常分化,同樣受到類似計畫的影響,也就是核廢料貯存場)

灘頭多數可見機動船,蘭嶼達悟族傳統捕撈飛魚使用的拼板舟逐漸被取代。

(海洋文學家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達悟族
Mapapatas ahil tu bunun 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Tao
因為現在是東南風,現在潮水很穩,是月亮一半,所以你現在是往外放(漁網),往外放的時候你稍微離陸地遠一點。)

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邊說邊做也仔細觀察潮水和月亮的變化,等待時機出海。

(海洋文學家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達悟族
Mapapatas ahil tu bunun 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Tao
現在很多島上的人已經習慣機動船來圍捕大量的飛魚,你這個船這樣子 划划划,不是很累,人有一種慣性是惰性,這個惰性來自於現代性的便利性,所以懶惰了,我拒絕這個東西,還好我兒子也拒絕這個東西,我們寧願捕少一點,可是就覺得我對得起這個島嶼,我對得起這個灘頭,對得起海洋的波動,對得起飛魚所有的傳說故事,我們從這個角度來安慰自己 不是讚美自己 我們只能安慰自己)

過去達悟族人的生活有著一套自己與生態環境互動累積而成的族群文化觀和自然知識系統,更深入理解在地面臨的環境正義議題。

(海洋文學家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達悟族
Mapapatas ahil tu bunun Syaman Rapongan夏曼.藍波安 Tao
我的小孩子我們在那邊,灘頭是這個民族,我講的這個灘頭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空間概念的中心,這個中心是認識海洋、認識魚類,認識男人的工作、認識從灘頭拿魚回到家裡的連帶關係,而這個連帶關係又是說,家裡的木頭怎麼蓋的,都是木頭,家裡的船是怎麼來的,就是山裡面的木頭,這是一貫的島嶼環境的知識,島嶼環境的信仰。)

(東華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謝若蘭 西拉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謝若蘭 Siraya
因為我們的學員是多元的,我們有來自東華的學生,我們很多國際生,他們從台大來,從政大從成大來。他們就讀的是各個不同的領域,他們研究的面向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儘量在一個多元的,所謂的原住民族的這個跨領域的議題當中,讓他們找到有興趣的點。他們下一步他們可以做一些去聯想連結到他們自己部落,或者是說他們關切的這些國家的議題,這種所謂的國際交流的東西,才能夠建構未來的永續性,所以我們的議題上面大概我切幾個面向是談環境,譬如說我們在談核廢料,我們談怎麼樣主流社會對於這個議題的不理解。那我們談這個經濟,譬如說我們這邊很多是商業化的,我們過度的資本主義化,那我們怎麼樣透過這個在地的傳統知識來進行一個微型經濟,或者是團結經濟的概念。)

(Sinan Mavivo 希婻.瑪飛洑 達悟族
Kuzakuzas kasuhis mapisial tus'atan tu bunun 希婻.瑪飛洑 Tao
這個是越橘葉蔓榕,這個都會拿來鞏固一些田間,很多婦女都會喜歡的益草,就好的草,(田埂用的 顧土吧) 對,田埂用的,他會顧土,你會看到,如果你沿路看到芋頭田,尤其是往紅頭那邊,在馬路邊,有很多的石牆都會爬滿這個,它會鞏固這些,所以石頭沙子它不會鬆懈,所以很多婦女很喜歡這個,在砌牆的時候,喜歡在它的田間種植這個,它的名字叫越橘葉蔓榕,我們當地叫Vaheng,Vaheng就是黑黑的意思,因為它會結一個黑色的果實。)

Sinan Mavivo 希婻.瑪飛洑帶領團隊再次進行環島,這次是介紹在地豐富的植物生態知識及進行植物染羊毛絲圍巾的製作。

(藝術家 Hana Keliw 哈拿.葛琉 阿美族
Masa'iu tu bunun Hana Keliw 哈拿.葛琉 Amis
因為今天透過地主隊的容許,我試試看是不是用在地的植物,染出他們在地的特色跟顏色。)

(Sinan Mavivo 希婻.瑪飛洑 達悟族
Kuzakuzas kasuhis mapisial tus'atan tu bunun 希婻.瑪飛洑 Tao
藉由這些,這個叫做印染的技術,把我們在地很多特有種的植物,甚至平時我們對在地植物的運用,也已經很熟悉的,我們把它印染在上面,我們覺得它是非常具有吸引力跟特點的這個產品,我想做一個女性,我很快的就直接連結到,如果這樣的一個製作過程,在觀光的遊程裡頭納進去,我覺得整個半天,不但有得玩,也認識我們在地植物,然後呢,就在文化上認識,同樣也可以有一個紀念品帶回去,我覺得這種新型的產業,其實可以帶動婦女就業是非常有幫助。)

(東華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謝若蘭 西拉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謝若蘭 Siraya
我們透過在地認識了更多的植物,然後知道它的不同的效果,我們可以帶出經濟,或者是產業性的這個產品,然後它的深度也會放在裡面,也因為我們對於在地植物會認識更多,之後我們願意去保種,我們願意去復育,我們願意去做一個資料的採集,我們願意把這個所謂的知識體系建構出來,而且是用當地的詮釋來談這一件事情,所以它可以連結的面向,把性別、把經濟、把環境等等都把它帶進來,這樣子,這件事情對於國外的這些學員來講,他們也看到一個在地的能動性,一個可能性。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可以未來去產生互相影響的一個幫助這樣子。)

在最後一個晚上,以核廢議題與轉型正義的歷史創傷和大家進行對話。

(蘭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Si Manpang 希.滿棒 達悟族
Mumu tu liskadaan Si Manpang 希.滿棒 Tao
政府就像一個炸彈一樣,炸了一個部落一個島嶼,炸完之後他回去了,這個島嶼的受傷是我們要自己修復,政府在,不管他們怎麼輪替,到了蔡政府終於有一個道歉,但是道歉對族人,對島民來講那個意義是無法真正去理解。)

透過環境議題經驗分享與對話,國際生感同身受,她期待透過大家的經驗分享,能學以致用。
 

(國際生 Jayn Sandoval 納瓦霍族
Isnavanang tu uvaaz Jayne Sandoval Na'uahu
當我回美國之後,我會把這些重要經驗和教育成果學以致用,學習我的語言和傳統,我也會試著將一切拼湊起來,如此一來,我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倡議者,不只為我的族群,為全球原住民族人發聲,協助解決能源需求和危,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保護我神聖的家園,不受到再生能源的威脅)


(國際生 Jenny
Isnavanang tu uvaaz Jenny
昨天就是坐在一起的時候,聽他們就是講自己的創傷,聽的我就是很感動,而且就是流了一點淚,就是因為就是在想這些,就不是,就是世代的創傷,從希婻.瑪飛洑,爸爸也感覺到了,就是夏曼藍波安他跟他自己兒子也感覺到了,就是我要帶回去的就是在想,我學到這些,就是自己不是原住民,爸爸媽媽也是漢人,然後我就是在美國的僑民,我能拿這個帶回去。怎樣繼續學就是,用非殖民的這種框架來繼續學習。)

(東華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謝若蘭 西拉雅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謝若蘭 Siraya
透過原住民的這個原動力,我們做的這些交流,其實是產生一個讓台灣的多元的形象,是一個正面的,原住民在整個台灣的這個視野裡面,我們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外交角色,一個很正向的正面力量。)

從蘭嶼達悟族的環境議題,再次讓台灣原住民族議題在國際發聲,未來能在環境議題上建立起全球的支援體系。